学校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总体向好,开展课后服务的条件基本具备,但发展合力尚需进一步聚集

(七)学校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总体向好,开展课后服务的条件基本具备,但发展合力尚需进一步聚集

有近六成教师认为目前教育生态(学校办学的外部舆论环境等)有改善,社会及家长对教师“5+2”“课内+课外”辛勤工作表示肯定和认可。但“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还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过重,会影响教师可持续发展,教师表示“教育教学工作再忙也是应该的,是分内的事情,责无旁贷,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也能理解,但太多了,会影响教书育人主业,毕竟分身乏术”;音体美、劳动教育、信息科技、心理健康等“术科”师资不足;来自家长的压力加大,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政府评价学校杠杆没有实质变化,一些地方还在明里暗里给学校定升学指标,学校“戴着镣铐跳舞”;学校无限责任,而责权利不匹配,忧虑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问题无政策保障而缩手缩脚;诚信体系难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迟迟难以实施,所以觉得“还是分数可靠”,习惯于单一看分数;学校办学条件不足;等等。

以办学条件为例,34.8%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条件基本充足,能部分满足需要;39.9%的教师认为学校条件不充足,难以满足需要;只有20.2%的教师认为条件充足,完全能够满足需要;还有5.1%的教师认为开展课后服务不需要什么条件,在教室里写作业即可。访谈中校长、教师反映:前些年为了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有些学校基本上配齐了功能教室,但通过了督导评估之后,特别是面对入学压力增加,纷纷将功能教室改为普通教室。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据理力争”保留了一两间功能教室,“硕果仅存”,有些学校则是“一间不剩”;办学经费紧张,除了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没有其他的经费来源,对很多小微学校来讲,经费总量小,往往只能“寅吃卯粮”,文体器材、活动耗材难以配备、添置、更新、补充。因为缺人(专业师资)、缺场地、缺设施设备,所以教师认为“课后服务有教室写写作业就可以了”也就不奇怪。如何把好事做好,使这个利国利民的宏观政策平稳落地,是一件很考验政府和学校智慧的事情,学校应在政府的统筹下,协调多方面力量参与,实现多元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