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大投入为抓手,增强特殊教育综合保障能力

(二)以加大投入为抓手,增强特殊教育综合保障能力

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与保障。在省政府的主导下,教育、残联、财政、审计、民政、宣传等各部门多方协作,在经费保障、师资配备、校园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予特殊教育最大限度的优惠与照顾,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经济保障。一是提升支撑能力,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了《江西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配备,满足残疾学生需求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和图书。加强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配备,为残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无障碍支持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干预训练及送教上门教师交通费补助等政策。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优先获得资助。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捐资助学。二是多渠道筹措经费,构建经费保障体系。为提高我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水平,有效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扩大特殊教育资源,省财政累计下达2021年特殊教育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3020万元。全省各地把特殊教育纳入发展规划,不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吉安市不断加大市本级特殊教育投入,依托市本级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开展全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总体架构行动,全面完成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构建了“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普通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三级资源支持体系。除了政府财政预算外,江西特殊教育发展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经费支持,如民革江西省委、中国农业银行的捐赠等。各所特殊教育学校也积极主动采取相关措施筹集办学经费。南昌市东湖区培智学校开设烘焙、奶茶、洗车等职业技能培训,既帮助学生学习职业技术,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办学经费来源。总之,多渠道筹措经费为江西特殊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逐步完善“三早”机制,安排专项资金,联合省残联、医疗部门做好0—6岁儿童的残疾早预防和早筛查、早治疗。为提高我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水平,有效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扩大特殊教育资源。三是落实一人一案,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江西各所特殊教育学校努力落实国家课程新标准,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尊重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制订教育实施方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程度、不同年龄残疾儿童少年的需要,科学评估、合理安置、分类施教。将特殊教育服务范围扩大到孤独症、脑瘫等不同类型残疾儿童少年,满足不同类型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就读、儿童福利机构、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安置,努力做到“一个都不少”。四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全省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全省基本构成了视障教育以南昌市盲童学校为主,听障教育以各市(区)为主,智障教育以县(市、区)为主,初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示范学校为龙头”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