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四、建立健全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1.科学设置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是基层党建责任制考评机制的核心和基础,为了凸显科学性原则,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指标,达到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分类指导的目的。

基础型指标:是指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基础性党建工作。基础型指标是党建责任制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工作基础的扎实程度。基础型指标属于常规工作内容,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基础型指标所列要素,定期收集整理相关支撑材料,并报上级检查组检查。上级检查组通过基础材料,可以基本掌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整体情况,同时可对部分基础型指标进行重点抽查。

动态型指标:是指根据中央和上级文件精神开展的年度重点党建工作,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动态指标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重点工作任务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效果。检查组通过对动态指标的检查,可以了解基层党组织对每阶段重点党建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有利于推进重点工作的持续落实和有效开展。

特色型指标:是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主要体现在党建工作特色经验做法和党建工作表彰奖励。通过特色指标的检查,便于实现对基层党组织的个别指导和党建品牌的树立。

满意度指标:是指标是指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评价和认可程度,体现了群众自下而上对党建工作的反馈,设置满意度指标,分别考量群众对学校党委工作、院系党组织工作以及党支部工作的满意情况,可对党建工作的成效进行一定程度的客观和直接反应,有利于进一步从源头改进党建工作。

2.拓展考核评价主体

创新高校基层党建责任制考评机制要体现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原则。群众是党建工作考核最重要、最权威的主体,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实践证明,党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工作结果好坏,都必须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价。因此要在基层党组织自查、上级党组织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吸收基层党员群众、服务对象参与评议,构筑一个多元的考核评价主体体系,从多角度、多层面、不同侧重点对党建工作进行评价,全面了解考核对象的实际工作成效,努力使党建工作考核成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

3.合理构建考评办法

明确考评目标。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评价目标的确定,要依据上海教卫工作党委对上海高校党建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可以从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性工作以及创新性工作、群众满意度等多个层面进行细化、量化。一般来说对高校基层党建责任制的考核评价类型有三类:一是每年的常规检查,主要由高校上报书面材料;二是重点检查,由教卫工作党委组织专家组集中进行评估;三是进行特色工作调研,年度中根据工作安排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专项调研。

优化考评流程。对于常规检查,主要程序有自评,即高校自评并提交书面材料;评审,即教卫党委审阅高校提交的书面材料,并对基础性考核指标进行认真审核,形成高校基层党建责任制开展情况的基本意见,并反馈至高校。

对于重点检查,主要程序有自评和申报,即高校进行自评,按要求准备各项支撑材料,并向教卫工作党委提交评估申请;专家初审,即教卫工作党委建立专家库、组建专家组,专家组依据评估标准,审阅高校提交材料;实地检查,即专家组根据初审结果,对高校提出检查重点和要求,到高校进行实地评估,根据评估指标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并做出总体评价;结果反馈,即专家组向教卫工作党委反馈检查情况,教卫工作党委向高校反馈检查结果。

对于特色工作调研,主要程序有下达调研需求,即教卫党委根据工作实际,提前通知到高校进行特色调研的需求、任务及要求;开展专项调研,即高校根据教卫工作党委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准备专项调研材料,教卫工作党委组织调研组到高校开展特色工作调研。

4.注重考评结果运用

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既是考核工作的最终环节,也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步骤。对于考评结果运用,一是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相结合,切实解决各级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考核结果与党建表彰相结合,对党建工作抓得好、成绩突出的党组织和个人,在进行精神奖励的同时要加大物质奖励;三是考核结果与成果转化相结合。考核完成后,要根据实际对考核办法进行完善补充,在完善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使其更为科学、更便于操作、更能促进工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题组 裴小倩 朱洪春 袁 蓉 王 勤 张可菡 高锡文 吕 宁 熊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