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载体创新的三个维度

(二)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载体创新的三个维度

对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载体创新的探讨与研究,并不是对过去相关做法的否定,而是结合当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特征,对原有载体的深入挖潜、整合优化和推陈出新。同时,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载体创新还应把握三个维度要求:

1.目标任务的整体性

在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载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高校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基层党支部的三级党组织体系结构特点,按照各级党组织功能定位,开展分层分级设计,确保各级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同时,在设计中还要注意各级党组织之间的上下级联动和前后衔接,避免割裂断档和工作脱节,确保各项服务目标任务的完整统一。

2.覆盖范围的广泛性

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其本质就是要通过服务,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将其紧密团结到各级党组织周围,在思想上和党组织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服务载体设计时要与时俱进,找准切入点,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服务受众的覆盖范围,要通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都喜闻乐见的方式争取更多民心,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确保各级党组织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和稳步开展。

3.效果落实的实效性

服务载体设计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有效传递和承载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理念,最终实现服务效果、完成服务目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应将工作重点放在为基层广大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服务载体的创新本意也是促进工作的落实。否则的话,就算载体形式设计得再如何丰富多样,但缺少过程管控和最后的追踪考核,也无法真正形成服务实效,就会产生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避免形式主义,加大对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工作的过程管控与追踪考核应成为服务载体设计的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