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舆论手段监督管理
对中层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除党委、行政部门的监管外,还应包括新闻媒体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外部监督,可以走出去听取有关方面对干部队伍医德医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请进来让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医德医风监督员,采用明察暗访,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外部监督听取意见、收集信息,强化措施、力求实效。
1.网络舆论监管的作用
监督权力的运行。提高干部监督主要应从权利的制约入手,主要的制约方法可以是通过人民的力量以及通过其他部门或团体的力量。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的过程应该以转变观念为核心、以正面引导为手段、以群众监督为重点,这三种方式都需要依托群众的力量。
推动院务公开、党务公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种信息的传输和通达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使医院管理的信息公开、透明,从医务员工的强烈愿望,变成医院管理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影响重大决策,维护员工利益参与。网络不仅成为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还是医务员工有序参与、影响党政班子决策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广泛征求医务员工的意见,才能充分尊重民意、体察民情。
批评不当言行,规范履职行为。互联网时代,不论医务员工的职称与职务,只要他反映的情况是客观的、真实的,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有一定的道理,就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得到共鸣,引起众人的关注,起到实际的监督效果。
提供线索,预防为先。利用网络舆论平台,对中层干部的履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进行反映和举报,为医院的重大决策和干部任用提供线索,有力地推动监督工作走向深入。
2.舆论监督的实施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普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也可以尝试引入现代网络技术,提高问题发现和反馈的速度,强化监管的效果。
举报机制。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对于医院中层干部的监督,单靠医院党委和干部自身等内部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来自外部的网络、舆论等监督机制相配合,产生整体效应。优点:互联网引导出了群众思维的开放性、观念的多元性和心态的包容性,使网络监管具有更为宽松的氛围。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速性,有利于互动和反馈,提高了干部监管的效率和敏锐性。
信息收集机制。网络监管作为一种新兴的监督手段,是指公众通过网络对各种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物的监督。它是一种软监督,不具有迫使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强制力,而是借助网络舆论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形成的社会氛围,使当事人采取符合民意的行为,或促使有关部门介入,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民主监督,随着网络的普及,它为民众的广泛参与、实现自下而上的监督提供契机,成为实现干部监管工作的有效载体。
不良行为查处机制。通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监管干部,能够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现代化、公开化和全局化。分析了现代网络技术在领导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认为网络诚信建设、网络规范化建设、网络民主化建设以及网络监督法制化是提高网络干部监督效果的可行方法。在医院内网设立监督平台,建立干部信息库、利用互联网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信息传达与沟通。
反馈机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医院中层主要干部的监管可以通过多部门合作以及引导群众参与的方式开展。针对新形势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领导班子内部人员的互相监督、监督过程的群众参与以及专业化监督人员的培训与责任化是进行领导干部监督的可行方法。群众在干部监督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并建议通过成立监督组织、鼓励群众来信来访、畅通信息渠道等举措提高监督效率。
激励机制。对中层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应该做到上级、同行、群众监管三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上级领导是对中层干部监督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干部的行为,但有些制度正面要求高,逆向惩罚措施少。往往只是告诉干部应该和不应该怎样做,而没有规定执行者违反这些制度应承担怎样的责任,缺乏约束力。规章制度必须明确违规违纪的处罚措施和方法,让违规违纪者明白为此必须付出的代价,制度一旦制定,必须令行禁止,发现问题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要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医疗卫生行业的内部监督,能充分发挥同行监督的特殊作用,医护、医技之间日常接触较多,彼此相互熟悉,一些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问题往往能及时发现,收红包、拿回扣等隐性问题,由于彼此了解,也有蜘丝马迹可寻。医院同行之间的相互监督必须有相应制度作保证,使监督者有据可循,勇于监督、敢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