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着力点
要从根本上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仅靠一次集中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建章立制,切实推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一样,“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高校要巩固执政之基,改进作风是方式,密切联系群众是根本,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找准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着力点。
1.强化群众意识,树立服务理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的政治生命线,也是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我们党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高校改进作风必须要走群众路线,强化党的宗旨意识,真心为师生服务,高校的中心工作要围绕师生利益来开展。
如今高校发展注重的不再是简单的高校管理,而是更高层次的高校治理、高校服务。党员干部更要树立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涵,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教学作为关键、服务师生作为根本、服务党员作为基础,深入基层调研,听取师生意见,积极回应并满足师生的种种合理诉求。
2.做强志愿队伍,扩展服务载体
随着国人公民素养的提高,加之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志愿者巨大的示范效应,师生的志愿服务热情高涨,高校开始重视打造志愿服务团队、义工团体,建立完善师生志愿服务体系。这种自愿参加,以服务社会、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收获快乐为目的的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校师生服务社会的功能,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智力优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人力优势,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多元化的客户群体。
随着高校社会化、大学城园区化的不断推进,要求高校要扩展服务范围,形成有效载体。应做好以党员干部服务中心为重点的阵地建设,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诉求,切实维护师生利益。同时,高校要打破体制机制的限制,要走向社会,促进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强大的区域服务工作合力,让高校的智力服务更加广阔、有效。
3.加大基层投入,提高服务能力
高校师生是智力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维权意识较强,对高校的硬件措施、高校软件如制度、文化、服务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高校要加大校园基础投入,建设一站式的师生事务服务中心,升级校园网络,使得高校师生能够及时、快捷地获取信息,得到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服务的投入,加快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的提升。党员干部要第一时间回应师生诉求,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针对性、具体化的服务,真心实意、公道公正地解决问题,把服务群众做成长效工程,切实利民惠民。
4.创新工作方法,实现满意服务
高校师生群体思维开阔,敢于破旧立新,是国家创新力量的重要部分,因此,要尊重和发挥师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愿望,大力支持其创新活动,设计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创新工作方法,真正做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切实增强联系群众的实效。
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新媒体、即时通信工具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灵活、便捷。建设服务信息交换平台,打造如党员干部服务直通车、网络预约服务、网上服务超市、公益微信等项目,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高效服务。同时,在免费无偿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尝试“党员干部义工制”“服务积分制”“服务项目化”“服务置换制”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根据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党员服务活动,激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满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