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目标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民办高校同样承载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为大学“四大功能”的落实提供服务。
1.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主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优势,发挥师生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开辟新的渠道,创新工作载体,为学生提供思想上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理念。
2.服务于党员的成长与成才
党员来源于群众,是群众中思想和政治觉悟较高的分子。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之后,应加强对党员及预备党员的教育与培养,通过结对帮扶、建立党员之家、建立联系制度等多种渠道,创造条件,为党员的成长与成才提供服务。此外,党组织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
3.服务于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团结、凝聚师生,保持学校的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学风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立足于本校特点,找准服务的着力点,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智力支持和方向引导,从而服务学校发展建设大局。
4.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四大功能之一,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服务于地方发展,关注民生,凝聚民心,参与和推动地方和谐社会的建设。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在立足校内的基础上,应寻找途径向校外拓展。学校党委和各党总支、党支部应秉承“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拓展师生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渠道,与社区、相关社会组织、学校等部门之间建立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