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励培养推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思想层面的引导和教育,还要落实在青年教师的整个培养过程和他们的整个职业活动中。针对青年教师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激励培养制度,将思想政治建设融入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可以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1.完善青年教师选拔聘用制度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受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因素影响,青年教师在政治信仰、思想道德、教书育人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高校青年教师的选拔聘用方面,要严格遵循教师资格标准,注重品行要求,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考察放在教师选聘的重要位置。应该摒弃在教师聘用上只注重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等实用性考核的传统做法,综合政审、背景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对应聘者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进行全面把握,力求从源头上确保新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确保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自己的思想、观点、信念、品格、作风时,能够起到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
2.拓展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要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围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高校要以青年教师发展为中心,建立一套符合青年教师特点的全方位激励和培养体系,使他们的业务水平、综合能力和思想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应积极在青年教师中推行“导师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遴选一批事业心及责任感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采用一对一帮教的模式,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消除他们入职初期的迷茫,坚定他们的职业信心,使职业精神和师德师风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和青年教师的学习领悟实现传承。还要综合考虑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等因素,积极为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搭建平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实务部门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使青年教师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了解,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
3.创新青年教师评价体系
对高校青年教师来说,发展性评价机制是最适合青年教师特点、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要以促进青年教师发展为目的,能动态提供有关教师优缺点、长短处的信息,使学校能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发展,实现其人力资本增值。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首先要对高校青年教师基本状况实施全面评估,即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参与意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容进行全方位评价,克服以往评价制度中存在的唯科研论的弊端。其次,评价过程并不仅仅是绩效考核,高校管理者应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计算分析,全面准确地了解每位青年教师的工作绩效,然后通过绩效反馈面谈等多种方式反馈给青年教师,使他们了解学校对自己的期望,认识到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青年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请求上级的指导和帮助。评价的结果应与人才的选拔、聘用、晋升、交流、工资待遇等挂钩,使考核评价成为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青年教师的成才意识,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