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制度+科技”源头防腐体系的基本含义
即在廉政科学化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廉政制度与现代科技之间的有机互动和相互融合,不断提高制度设计、运行和监督中的科技含量,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通过研究“制度+科技”廉洁风险防控这项干预手段对权力制约与监督方面的作用,被调查者对医院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制度完善程度多持肯定态度,对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作用给予肯定。
1.党政联合,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制度+科技”工作
采取多形式广覆盖宣教,建立廉洁防控意识。并运用动员、培训、座谈会和网络在线学习等多形式广覆盖宣传教育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团结带领职工在医院范围内加强廉政风险预警的积极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从而切实推进“制度+科技”的创新方式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院专业化的科学管理进程。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意识教育,强调管理部门和临床负责人必须自平时日常管理和诊疗工作做起,通过规范权力运行,真正强化责任意识,引导员工共同树立廉洁风险防控理念。调查发现,9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视“制度+科技”廉洁风险防控工作,4%的人认为较为重视。
2.医院加大了对廉洁风险防控的力度
其中73%的被访者认为工作力度非常强,27%的认为工作力度较强。防范软件系统的开通,改变了以往监督检查靠人查手动的落后局面,通过网络对行政职务权力和业务职业权力,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促进了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一是通过软件,置各项行政权力运行于阳光之下,便于监督,易于落实。二是通过自动拦截、自动排序、自动筛查、自动对比、自动公示手段,遏制过度医疗行为(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三是通过患者满意度电子评价,达到五方面的转变:由“小样本”抽查向“全员和大样本”的转变,由“纸质”评价向“电子”评价的转变,由“笼统”评价向“一对一”评价的转变,由“面对面”评价向“背对背”评价的转变,由“评价结果仅供参考”向“与医务人员奖惩直接挂钩”的转变。四是建立供应商诚信准入、诚信教育、供应商诚信档案、诚信公开、诚信信息管理、诚信调查、诚信评估和供应商黑名单制度等,公开透明监管。
3.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蔚然成风
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后,制度建设随之上一个台阶,65%的被访者认为制度建设非常完善,35%的人认为较完善。医院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反腐纠风工作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得到提高,运用各项规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主动性得到加强:一是院党政领导班子严格遵守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自觉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遇“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二是各行政职能科室主动落实防控工作规定,严格按照风险点公开工作环节;三是各临床医技科室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四是纪检监察部门按照防控工作流程,可做到实时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