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建议

(一)工作建议

1.科学的指标筛选是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

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公立医院基层党支部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基础。依据以往工作基础和文献资料,建立备选指标库,邀请专家按照“易得、系统、导向、客观、独立”的原则进行咨询论证,对专家支持率超过50%的指标予以保留,再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最终的指标体系。为初验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模拟运行测试,结果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并与以往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

2.合理设置指标权重是发挥评价工作导向作用的关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基层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切实履行基层党建职责,围绕“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目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而指标权重设计是关键。引导支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运用患者综合满意率、医教研综合绩效、精神文明建设成效3个指标进行评价,并赋予了30%的权重;引导支部加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运用践行群众路线情况、党员志愿行动开展、政府指令性公益任务3个指标进行评价,并赋予15%的权重;引导支部规范和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基础工作,运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质量、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等6个指标进行评价,并赋予了20%的权重。因此,开展评价工作要合理地利用好权重的导向和杠杆作用。

3.建立评价结果与党内评优和干部考核、晋升挂钩机制是激发评价工作活力的保障

调研结果显示,赞成将评价结果与党内评优和干部考核、晋升挂钩的分别占到了83.58%和70.52%。通过建立挂钩机制,一方面能够提高公立医院基层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提出的“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要求的具体行动。

4.区分“通用指标”和“特异指标”是增强评价体系适用性的前提

由于管理部门的党支部和临床医技支部在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上的差异,部分指标如“医教研综合绩效”“党员科研获奖贡献率”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出现适用性难题。为此,将这些指标列为“特异指标”,考虑到管理部门在医院整体中心工作中的管理职能和保障职能,用全院平均指数衡量管理部门在这些指标中的表现,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在实际汇总管理部门党支部指标得分时,以临床和医技党支部平均分代替。通过区分“通用指标”和“特异指标”,有效地解决了评价体系适用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