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离休干部文化养老现状问题分析
1.宣传引导不够,文化养老意识不强
目前对“文化养老”缺少有效的宣传渠道和平台,大家尤其是老人本身对“文化养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社会对“文化养老”的关注和知晓度不高。在家庭里,无论子女还是老人自己往往存在重“物质养老”轻“文化养老”的思维惯式,认为“文化养老”是精神层面的范畴,实施起来困难。调研数据显示,被访的高校退离休干部每天看电视花去的时间在4小时的以上占到了31.3%,2到4小时的占43.8%。多数被访者还是选择以看电视、听广播等家庭休闲方式为主的文化活动,没有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社会活动。部分高校退离休干部的“文化养老”意识不够,良好的“文化养老”氛围较难形成。
2.活动场所以学校为主,社区和公共资源利用不高
高校退离休干部主要参与文化活动场所是学校,而一些免费向老人开放的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却不高,在“经常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的调研中,去公共开放文化设施的仅为6.4%,对比学校的43.5%,高校退离休干部的文化活动主要还是依托学校的组织和开展,缺乏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挖掘和使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意识。
3.文化养老供给与需求存在差距
文化养老供给与需求上的差距首先表现在硬件上。老年人文化学习场地不足、活动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养老”的开展与推进。以东华大学老年大学为例,每学期各项课程的报名人数都远远超过实际可以招收的范围,老年大学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现象,很多愿意学习的老同志被挡在门外。
除了硬件,文化养老的供给还存在软件上的差距。目前开展的文化养老,以文体活动较多,虽然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人的需求,但对一些深层次需求还不能满足。例如对一些老人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还不够关注,缺乏相应的帮助与疏导。又如在老同志发挥余热的平台建设上,还缺乏更多的途径与方法,对高校退离休干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