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辅导员身份认同,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
2025年08月10日
三、增强辅导员身份认同,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骨干力量。身份认同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意指个体在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中,通过互动行为而确立的与社会、与他人的认同关系,并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包括社会身份认同、群体身份认同、个体身份认同。增强辅导员的身份认同,还包括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在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中,我们普遍发现,辅导员对于今后的职业规划没有进一步明确和清晰的去向,对于自身发展的信心不足。很多辅导员坦言,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没有信心,对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没有很好的愿景。
约一半的辅导员在选择该职业的时候,考虑的是“伴随学生成长,自身也得到成长”,即大多数辅导员并没有完全稳定的职业取向,希望获得晋升,或者干一段时间以后从事另外的职业。
同样,在另一问卷选项中,我们也隐约发现辅导员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同危机。
超过九成的辅导员对于其双重身份比较认同,这并不是说明辅导员对于其辅导员本身职业的高认同。相反,大多数辅导员存在着对于辅导员职业的危机意识,他们大多数认为辅导员职业是“青春职业”,双重身份有助于其在从事辅导员后期阶段有一个转岗的机会。
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辅导员对于自身的定位清晰,也有助于辅导员对于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和事业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