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卫系统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三)教卫系统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与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形态相关联,各单位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也存在许多亟须完善的方面。

在组织设置方面,实行一级管理的单位,退休干部党员集中且数量多,大都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或升格为党(工)委,直属校党委管理,一般都由离退休工作部门负责人或老同志任党委总支书记。这些单位针对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实际,探索实行按照退休干部党员居住地就近原则组建支部,方便老同志参加学习活动,确保老同志组织设置的全覆盖。实行二级管理的单位,退休党员组织依据二级院系设置,支部人数规模或大或小,历史悠久的院系老同志人数众多,而有些新兴学院和单位因为退休党员较少,缺少建立独立支部条件,退休党员只能与在职党员混编一个支部。

在学习教育方面,大部分退休干部党组织能够坚持组织生活、学习、报告制度、联系党员等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一级管理的单位,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指导有力,工作成效比较明显。调查问卷显示,退休干部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支部活动的占41%,每月开展两次活动的占2.1%,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活动占13%,不定期开展活动占44.3%。退休老同志愿意参加组织生活,除个别人因年事高、身体因素不能参加外,一般都来参加活动。党支部组织开展支部学习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采用了政治学习读报、听形势报告、开展学习讨论、召开通报情况会、参观考察、养生知识讲座、见面叙旧等方式,调动离退休干部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退休党员绝大多数认为党支部能常听取老同志意见、进行电话联系、开展个别交流、召开座谈会、利用组织生活通报情况等。

在条件保障方面,各单位都建立了老同志党费按一定比例返还支部机制。实行一级管理的单位,经费、人员、场地等保障机制比较规范。这些单位在开展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中不仅共享利用离休干部党建资源,有的还按退休党员人数下拨人均100~200元不等的党建专项活动经费,给予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一定数额的工作补贴,对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给予保障支持。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组织部每年都拨出经费用于维护和改善老同志活动场地硬件设施。实行二级管理的单位根据院系的客观条件、重视程度,保障条件各不相同,差异较大。特别是一些高校多校区办学,地处远郊,给组织退休党员学习和活动都带来困难。

在作用发挥方面,系统退休干部党员知识分子多,专业技术人才多,发挥作用的积极性高。对于实行二级管理的单位,老同志与原工作部门感情深厚,关系密切,有利于老同志发挥作用,有利于传承专业教学科研文化。需要关注的是,对上级部门大力倡导推进的条块联动,退休干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系统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缘于历史沿革和相关政策,参与程度和作用发挥都有待研究与提高。统计反映,33%的退休干部党员没有在社区报到,加入社区党组织的比例更低。有些退休干部党员身体状况已不适应到单位过组织生活,但也不愿到社区党组织活动。调查显示,退休干部大多不了解社区党建情况,60%以上的受调查人员,没有参加过社区文体团队和志愿者团队。60%以上退休干部不了解“六大员”和争当“六大员”活动。退休支部大都也没有要求党员参与社区党建。

在特色创新方面,不少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进行创新,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符合退休干部特点的制度。如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退休党支部在分党委的领导下,对退休党员尽量给予关心和帮助,制订关爱老同志的“1,2,3,4,5行动准则”,努力使党组织成为党员的又一个家,使退休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同济大学等单位针对部分退休干部支部成员年龄偏大,建立在职干部参与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联络员制度,实行“送学上门”,受到退休干部党员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