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辅导员核心素质,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
按照教育部权威文件,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可概括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发展规划三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职责的核心。然而,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量的工作,既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包括大学生的一切学习生活,涉及面之广,被亲切地比喻为“大学生保姆”。受访的部分辅导员反映,由于管理工作具体事务繁杂,往往留给自己学习和充电的时间少之又少,缺乏与大学生沟通的必要技巧和能力,不利于他们的工作开展。
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显示,高校辅导员面临收入低、房价高、职称难上、子女教育等问题,在工作上又忙于琐碎事务,没有系统的集中学习时间。辅导员的学习培训与工作之间形成很强的张力和矛盾。一方面,他们的时间被大量的学生管理事务所占据,另一方面,他们迫切地需要培训充电,非常渴望获得培训机会,甚至是长时间的培训。(如表1)
表一 希望参加党校培训的时间
超过3成的辅导员希望在党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选择三天、两周、三周以上的分别占24.2%、22.3%、18.8%。以上四个数据区别不是很大,意味着大多数辅导员对于党校的培训并不十分了解,对于党校的性质、功能等认识模糊,对于党校培训充满期待。
同样,41.2%的受访者希望增加培训班次,增加辅导员的参与度。
辅导员的时间如此紧张,而辅导员的“本领恐慌”又非常紧迫。因此,党校要在辅导员素质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抓住核心素质培训。
党校的专题培训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契机:对于辅导员的理论教育可以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加深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理解,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