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科技”廉洁风险防控内涵与实践

一、“制度+科技”廉洁风险防控内涵与实践

“制度+科技”是预防腐败的新理念,是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一整套工作思路和实践措施,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加强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岗位廉洁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

按照以“制度+科技”为风险防控基础、突出重要权力和权力行使的关键环节、建立基于医院OA系统的廉洁风险防控平台,将各项制度规则纳入业务流程和固化在操作环节中,依托信息系统的在线运作、“不可逆操作”等硬性约束,确保制度执行的刚性,实现对权力运行廉洁风险实施动态的“预防与控制”的平台框架。(见图)

重点风险预防方面,设置为“两权两度”四个方面:即职务权力、职业权力、患者满意度和供应商诚信度。

职务权力。核心内容是“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落实情况,主要是:重大事项决策权、干部人事聘任权、项目设备采购权、先进推荐评选权、科研申报管理权、财务资金运行权。职务权力流程包括院务决策、招标项目采购、零星项目采购、先进推荐评选、科研人才申报管理、高级职称评聘、新进职工招聘、中层干部任用等流程。

职业权力。医疗服务从业人员,包括医(技)师、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廉洁或腐败行为。HIS系统动态监测处方、药品、耗材使用情况,设置红灯警示;对不当处方进行院内公示和点评。

患者满意度评价。主要围绕按照卫生部“三好一满意”“医院管理年”“医院等级评审”等要求,体现申康中心“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十六字举措。患者满意度评价就是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全院各类人员进行网上的满意度测评和考核。硬件:病人就诊结束刷卡测评,自动显示就医环节;软件:调研问卷聚焦过程细节;短信平台和电话回访方式补充测评实现全覆盖。通过各条线汇总数据,分层、分类测评,保证了测评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整改措施的落实。在平台建立员工职业档案,作为党员、医护执业人员考核、评价、评选先进的依据。

供应商诚信度。对医院所有产生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的工作流程加以约束,其中重点是固定资产供应商、非固定资产供应商诚信情况、规范行为情况,凡曾经有过行贿、不实、不良行为者,将被列入“黑名单”,不得进入医院产生固定资产或非固定资产工作采购供应对象范围。统一采购全过程,建立网上供应商评价制度。在网上设置供应商资料库栏目,让员工随时了解供应商的基本资料以及与医院合作的项目,包括供应商诚信档案和星级评价系统,作为职能部门选择和淘汰的依据,构建供应商优胜劣汰机制,同时让医院职工充分了解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依据。从制度执行层面规范行政人员和供应商的廉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