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工作体系
1.采取系统性的考核工作思路
高校中层干部考核的产生和完善与学校管理的改革进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高校干部考核工作离不开学校管理。高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中层管理干部的考核又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干部考核的组成要素在一定的机制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干部考核同时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必须采取系统的理论和思想,来促进考核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积极互动,形成考核合力。将系统性理论引入干部考核,就是要把考核主客体、考核程序、考核指标等当成整体系统的各个要素,每一个要素都应依照系统效能最大化的方式进行操作。
2.遵循科学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一是应凸显高校特点的原则。在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除了严格遵循有关中央精神和要求外,还要立足于服务和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成长规律,应当使得中层干部的职能和绩效表现回归到“为立德树人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本位上来。
二是共性要求与个性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除了应用传统的“德、能、勤、绩、廉”这些对每个岗位干部都适用的共性评价指标外,由于各个单位、部门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等差异使得干部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是不同的,应当分层分类,设立区分不同岗位干部的个性评价指标。
三是相对稳定与调整充实相结合的原则。为了保证整个考核工作的稳定性,各项考核指标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及时对考核指标体系做出适当调整充实,学校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新部署、新要求,应及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四是实际可操作性的原则。高校中层管理干部考核指标本身要简单易行,不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考核内容中可以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应提出明确具体的定性要求,以实现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增强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
3.采用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
一是创建立体化的系统考核评价方法。将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试用期满考核、任职考察等考核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相互结合的考核体系,使干部考核成为一个体现完整性与连续性的考核。通过建立干部日常绩效档案制度,建立基层单位发展动态特征数据库,完善考核的基础性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关联性和代表性的要求,强化本单位内外干部师生的参与和监督评议,完善全方位民主测评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考核评价方法,提升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化。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考核技术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建立网上高校干部考评系统,开发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对考核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简洁直观的线性或柱状分析图表,从而直观地掌握每个管理干部的整体状况,实现客观、动态、历史地评价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