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策思考

(二)对策思考

1.全面立体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形成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期中考核相结合的全程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立体考核评价干部。考准考实干部,要在平时下功夫,要完善日常考核评价机制,并将各项指标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为各类考核提供原始数据积累,使考核有据可查、有据可依,更有说服力,引导和激励干部脚踏实地、夯实基础。

2.实行分类考核与目标考核

要改变“一张试卷大家考”“一刀切”的做法,根据不同单位职能特点、不同岗位性质、不同考核对象职责分工分类设置考核内容、设定考核重点。高校根据其特点,可以按单位性质分为机关职能部门、教辅单位和教学单位三大类,中层干部按岗位性质可以分为行政干部和党务干部两大类,按职责分工不同可以分为正职领导和副职领导干部两大类。正职领导干部侧重于把方向、抓班子、带队伍和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副职领导干部侧重于配合落实、组织协调及分管工作业务能力等方面。在考核程序上,可以分别召开不同系列干部考核测评会,促进同类干部的学习交流和沟通了解,使考核更具有可比性。

目标考核法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同一目标实现凝心聚力,能有效解决党政班子不团结的情况。要完善目标考核,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细化目标、落实到人,自下而上层层实现目标。要将干部个人考核纳入部门班子整体考核,通过目标考核、群体考核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整体推进,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变领导盯、上级促为群众看、主动干,确保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理设置指标体系

设置考核评价指标要根据高校干部的特点,与高校干部的工作内容相适应,凡是能量化的指标必须量化,做到用数字说话,不能量化的要做出明确具体的定性要求,采取民意调查、个别访谈的方式,避免“假、虚、空”,使考核过程实现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

4.规范考核程序,改进测评方式

一是加大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一方面,将考核工作相关通知要求和干部本人的工作总结通过网站等形式向群众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避免“关起门来自己搞”;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参评人员的思想认识,在测评前将民主测评的要求讲清楚,便于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把握。要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民主测评干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应认真负责地参加。

二是周密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分类设计测评票。在设计测评票时,可分成上级、同级、下级及其他人员测评票,在项目和侧重点上体现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看到不同层次的群众对某一干部的具体评价。二是测评票人数和标准的把握。不宜过多,标准明确,便于填票人理解和把握。三是提前告知参评人员测评的目的、时间和要求,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设置投票箱,保持填票人之间的座位距离,避免填票干扰,营造良好的填票氛围。

三是探索创新网络考评方式。网络具有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特点,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等手段创新工作方式,建立高校干部绩效考核评价系统,规范工作、提高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测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简洁直观的定量考核评价结果,克服考核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5.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注意考核数据的衔接与分析研判

要充分运用考核考察、随机调研、巡视、督查、审计等方面结果,客观辩证地考核评价干部。对单项工作的考核评价,还应充分参考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评价意见,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符合实际的纵横比较,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建立各类检查考核的统筹机制,推进不同主体、不同类型、不同渠道考核的统筹整合。要结合干部审计、人事考核、文明单位等专项检查工作,规范和整合各类检查考核,充分利用各类检查考评结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轻负担。

6.明晰考核导向,有效运用考核结果

一是健全考核反馈机制。提高干部工作透明性,民主测评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形成监督机制和压力机制,鞭策激励干部真正为民服务、接受群众评议。及时开展考核反馈,通过会议的方式有侧重地将考核情况向有关群众反馈,调动群众参加考核、评议的积极性。将干部现实表现、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等情况进行梳理汇总,通过“一把手约谈”活动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谈心谈话,肯定成绩分析不足,发挥考核对干部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二是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坚持真考真用,切实防止和纠正“考用两张皮”现象,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如将干部近三年考核情况与民主推荐得票综合考虑确定考察对象,采取综合量化计分的方式作为提名依据,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干部,在提拔重用上优先考虑;对基本称职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视具体情况调整其职务;对不称职的干部免去现职或降职使用。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分析研究,把考核中发现和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重要问题,作为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及时调整、改进、优化,增强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对共性问题,要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向;个性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层次和类型对干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要落实干部考核与激励约束挂钩的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在评先评优、出国学习、进修提高、晋职晋级中要给予优先考虑,不仅在精神上给予奖励,同时还要与干部绩效工资挂钩、严明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上海金融学院课题组 温美平 范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