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青年教师成长的特色做法
1.机制建设
注重机制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多渠道、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和支持,着力为青年教师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如设立公开透明的激励约束机制或者灵活科学的聘用考核机制。例如提供青年人才培育基金,对于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实行人才分流,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将其分置到教学、科研或管理岗位上去,并开展分类指导;实施院聘副教授制度,鼓励教学型教师发展,使他们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空间;考虑到理工科老师发表成果的周期比较长,强化聘期考核,淡化年度考核,注重质量,淡化数量,缓解教师压力。
2.组织建设
提供信息服务或建立便捷的沟通平台,例如汇编规章制度和办事指南,发放《教师手册》;利用电子屏、微信群各类板报宣传媒介,定期发布本周安排、月报周报、院刊院报等;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或设意见箱,或组织不同层次人员参加座谈会,利用院(系)党政、党团组织、教代会等各种常规会议收集意见、建议等。
推出多样化的团队建设和组织生活形式,例如所有教职员工坐班制,促进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进教师交流,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例如每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开展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设立教师个人档案,开展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
3.能力提升
教学能力方面,推出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结对帮扶计划,通过听课评课等帮助青年教师了解、熟悉教学的流程、内容和目标,更快融入角色;开展青年教师之间的共学共进计划,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为青年教师之间切磋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平台;开展青年教师自我提升计划,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专长,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拓展教学“第二课堂”。
科研能力方面,组建若干“教学团队”或“学术团队”,发挥教研室或课题组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组织学术沙龙,营造学术氛围,促进青年教师交流和成长;实施学术休假制度,为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提供机会和支持;在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减轻新进青年教师第一学年的教学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