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党员志愿服务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三、完善党员志愿服务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1.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

首先,要加强党员志愿服务理念传播,提升志愿服务的理念。一个党员只有从小事做起,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来。志愿服务及其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十分契合,应当成为广大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因此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要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把党的旗帜树起来,使群众感受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其次,要建立科学培训体系,提高党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医院党员志愿者除了要拥有医疗专业服务技能以外,还要加强对志愿者文化理念、服务技巧等综合技能的培训,使党员志愿者对开展的服务产生高度认同。要坚持培训的经常化和规范化,结合工作实际对培训次数、时间进行合理规定,把党员志愿者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2.引入专业社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资源利用率

医院的党员志愿者队伍相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但是对群众需求掌握不够、服务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而医院里的专业社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发挥需求调查、项目策划、宣传推广、团队建设等作用,提高服务效果。

除了传统的便民医疗咨询和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活动以外,应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在专业社工的带领下,积极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比如开展社区老年服务、疾病预防知识普及、家庭日常应急救援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社工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应与党员志愿者的技术智慧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党员志愿服务资源的利用水平。

3.培育服务亮点,注重总结经验,保证党员志愿服务持续开展

首先,要打造服务典型,引领党员志愿服务深入发展。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典型的培养和引领,大力宣传、表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同时,通过各党支部典型经验的交流,集中学习和推广志愿服务先进支部的做法和经验,对各党支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不平衡的情况起到了典型带动和示范的作用,促进了志愿者队伍的迅速壮大,提升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体水平。

其次,要树立服务品牌意识,使党员志愿服务得到群众拥护和社会认可。医院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的工作实践中,精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员志愿服务项目,例如“党员奉献月”主题活动、“班前一小时”门诊志愿服务、“邻里守望”社区服务项目等多个品牌,由少到多,建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成为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4.加强组织管理,使党员志愿服务规范有序

首先,完善党员志愿管理,加强党组织对党员志愿服务的协调能力。

志愿者服务的本质是自发的、自愿的,但志愿事业的发展不能简单依靠志愿者本身。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担当起倡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的责任,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党支部要在组织、协调、策划和督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迅速推开,并得到健康发展。比如,党员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佩戴党徽上岗,时时处处注意树立共产党员良好形象和志愿者社会形象;党支部重视党员志愿者队伍服务活动和工作内容的记录及各种图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党委对党员志愿者的各项活动和服务情况进行必要的宣传、鼓励,定期召开党员志愿者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亮点,不断完善提高,从而确保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其次,建立健全党员志愿服务表彰激励机制,完善评估考核制度,确保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性。

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党员志愿者的成长。一是建立“星级志愿者”考核评估机制,将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服务业绩、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纳入到考核评估机制内,根据党员志愿者的服务表现评定为“一星”到“五星”志愿者,并给予相对应的奖励;二是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纳入到党支部的考核指标中,将党员志愿服务涉及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以量化的手段,对党支部的志愿服务工作时间、次数、对象、成效等方面,进行定期的年度考评,以全面评价党支部的志愿服务工作,保证党员志愿服务按质按量地达成目标。

制度机制的建设是保持党员志愿服务持久开展的重要保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广大党员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行动表现,医院层面要对他们的服务给予肯定和支持。因此,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志愿者,在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过程中,同等条件下应享有优先权。要建立稳定的定期对党员志愿者组织及个人进行表彰评价的机制,以激励党员志愿者更好地投身到为群众、为社会多作贡献的服务热潮中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课题组 顾小萍 李妍斐 陈勤奋 苏家春 沈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