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二、人才培养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审议通过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不断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课题组根据相关要求,认为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着眼于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对食药监系统而言,就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快速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服务监管、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统筹推进”的要求,以服务发展为根本目的,以食品药品监管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人才发展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监管人才队伍的科学监管能力,统筹领导班子、执法队伍、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型检验检测人才、高层次研究型等尖端人才发展,努力打造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技术全面、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食品药品监人才队伍,为实现上海成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1.基本原则

服务监管,服务社会。坚持把维护百姓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推进一线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才、检验检测人才和认证审评人才队伍建设。

多措并举,夯实基础。采用“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多项举措吸引培养优秀人才,一方面提高自身的“造血机能”,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培育,打造人才阶梯队伍,同时,合理引进外部人才,增强队伍活力。

结构合理,重点突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各机关处室不同专业领域的监管人员,指导各分局、直属单位科学配备工作人员,同时促进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全面协调发展,有效整合人力资源优势。重点解决制约食药监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

分类建设,逐步实施。根据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等领域执法监管、检验检测、认证审评等人员现状,分类确定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目标,逐步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形成数量充实、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发展格局。

2.发展目标

在未来三到五年,培养造就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食品药品一线监管人才梯队、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和认证审评人才队伍,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促进食药监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专业化人才比重逐年增加。根据机构改革不断调整专业化人才比重,并指导相关单位做好人才总量的配置。

人才结构明显改善。改善人员结构,优化人才队伍梯次,使人才的层次、类型、年龄、学历、知识、能力等结构趋于合理,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加大对急需紧缺的药品、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管、检验和认证审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一支能适应新职能、新任务需要的人才队伍。

学科带头人及高端人才数量显著增加。组建优秀团队,在系统内重点推出3~5名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青年拔尖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或千人计划人才。着力培养青年技术骨干,在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包装材料、认证审评等领域各有2~3名具备话语权的青年专家。要建立起不同领域内的专家骨干队伍,并经常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人才培养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才评价考核、选拔任用、分配激励保障、培养使用、流动配置机制等运转顺畅,人才聚集能力不断增强,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