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任务给高校中层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一、改革发展任务给高校中层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1.中层干部推动改革发展能力现状对能力提升提出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及上海各高校,走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前列,也极大地推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步入“深水区”以后,高校中层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是否仍然与之相适应,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就“如何评价高校中层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在全体受访者中,认为“整体很强”、“整体较强”的共占60.87%,而认为“整体一般”、“整体较弱”、“整体很弱”的也占到39.13%。可见,受访者对能力水平的评价整体处于“及格线”水平。由此我们认为,提高高校中层干部推动改革发展能力,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2.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对能力提升提出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同时,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改革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对依法治理提出明确要求。这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指针,明确了朝什么方向改、在哪些重点领域改、要达到什么样的改革发展目标。就高校而言,需要着重围绕完善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整合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推动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深化改革的地方,都是较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困难,或是严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抑或是人民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改革需要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掉“玻璃门”“弹簧门”,真正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大学功能的整体发挥、有效实现。这不仅要有理念、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有全局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一盘棋”的思维、担当的勇气,迫切需要足够的改革发展能力来“深化”“综合”推进改革。

3.当好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对能力提升提出紧迫要求

在2014年11月22日召开的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总结暨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希望上海积极探索创新,着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科学公平选拔人才,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大学生就业,在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在坚持依法治教、加快建设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等方面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真正做到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先行,在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方面先试,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提供更多人才支撑,也为其他省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指出,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要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全局,坚持先行先试,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可复制、可推广作为基本要求,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作出应有贡献。无论是“先行”还是“先试”,无论是“可复制”还是“可推广”,都对上海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先行必须有担当,先试必须有创新。能否试出成效、试出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为高校中层干部,是最接地气、也是最能接地气的群体,应该不断提升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成为一支具有生机活力的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