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让基层组织“活”起来
2025年08月10日
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让基层组织“活”起来
1.坚持党委领导,发挥总揽全局作用
在党建工作网络上,要坚持以学校党委为核心,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主线,以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为主体力量,以党务工作干部、学生辅导员为骨干力量,党办、组织、宣传等党务部门分工协作负责,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积极支持配合,动员全校力量有效参与。要把政治强、业务精的同志选调到服务岗位上去,最终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以服务促发展、聚人气、保稳定的工作新格局。
2.教师党支部设在教研室/职能部门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尽可能与行政、教学、科研等组织对应设置党组织等方式,调整设置基层党组织。如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将教职工党支部要建立在教研室、研究室或实验中心,更好地促进教职工参与本部门、本单位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决策和实施。
3.灵活设置学生党支部,发挥学生党员作用
依据党员数量和发展需要,大胆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一是学生党支部的建设,重点要放在实现本科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上,改变以往学生党支部主要按照专业和年级设置的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在高年级本科生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二是要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建立党员工作站,成立学生党建主题社团等途径,加强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使高校党建工作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要充分相信学生党员,积极鼓励、指导帮助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党员骨干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学生党员在服务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