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卫系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教卫系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教卫系统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涌现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基层党组织,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坚持创建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明确功能定位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来,市教卫工作党委高度重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列出专题,作为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的研究重点,围绕高校、医院、基础教育、民办高校以及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功能定位、载体创新、途径方法以及机制保障等内容,先后立项下达了37个相关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并适时召开了“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题研讨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总结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转型升级的新鲜经验,形成了41个相关研究成果,强化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转变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功能定位和推进方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央和市委的有关精神,2015年4月市教卫工作党委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系统各单位特别是各高校也都紧密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方案。2015年七一前夕市教卫工作党委还专门召开了各单位党委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副书记以及党建研究课题成果获奖代表近百人参加的“庆祝建党93周年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座谈会,表彰优秀研究成果,交流展示不同类型党组织在实践中坚持创建导向、积极探索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经验,共同研讨推进举措,坚持把服务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主题和基层党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卷调查中,83.4%的人知道并了解已实施情况;62.2%的人认为“定位明确,导向好”。

2.强化主题教育,深化服务理念,形成服务格局

调研显示,大家普遍认为所在单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成效明显的依次为:“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核心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5%),“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更好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岗位竞赛等活动”(62.5%),“使命教育、宗旨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58.5%)。上海教卫系统特别是高校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党员的实际状况,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明确每年着重围绕一个服务主题,并确定2015年的主题为“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等。不少高校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明确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着力提升服务师生群众的能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坚持以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导向,积极发动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自觉落实“三零工程”,即群众办事零障碍、服务保障零距离、违纪违规零容忍,在实践中深化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价值理念,坚持把服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不少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加强对群众组织的政治引领,以党建带团建、促群建,积极依托工会、团委、妇委会等,团结带领群众搞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并通过健全教代会、学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权利,发挥了广大师生主人翁的积极作用。目前系统各单位党组织已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员干部带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

3.鼓励探索实践,培育创新项目,推进载体建设

市教卫工作党委和系统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加强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先后举行了两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的评选,对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转型升级的好项目及时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较好地推进了服务载体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本单位特点,积极创建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服务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许多高校在宿舍楼、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学生社区等划定“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示范岗”,并定期开展“服务之星”“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弘扬党员的先进性。同时,广泛开展不同类型党支部之间、党支部与班、团、系、室等组织之间的“结对”共建工作,并鼓励党员主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服务活动,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校内辐射到校外。各单位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主动搭建网上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党建专题网、短信党课等新媒体手段传播正能量。卫生系统特别是医院党组织搭建多种服务平台,积极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食药监系统积极运用东方网和局政务网等平台及时回应社会舆论热点,扩大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为了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15年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还围绕“创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载体研究”又立项下达了29个课题,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

4.紧密结合实际,优化组织设置,提升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效能,教卫系统各单位党组织紧密贴合工作实际,根据本单位党员群体的特点,积极创建灵活、便捷、高效的党支部设置模式。如在学科团队、课题组、实验室中建立党组织,有的根据发展需要在跨院系、跨学科的科研机构中建立党组织;或者根据重大任务要求,设立临时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和引领作用。有的高校还改变了“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的固有模式,打破专业界限,探索建立学生联合党支部;有的高校突破传统的“支部建在年级”的做法,以学术研究为脉络,整合导师力量,设立师生联合党支部;有的依托学生联合培养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将支部建在第二课堂”等。食药监系统还紧密结合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合理设置基层党支部。卫生医疗机构在加强服务型党支部的创建中,十分注重提高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将“服务群众能力”作为选拔党支部书记的条件。同时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工会、团组织等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通过组建各种志愿服务队,与其他党组织进行城乡共建、区域共建、文明共建、文化共建等,组织党员专家义诊,举办健康讲座,在援滇援边等过程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当地百姓服务。同时,为支持和保障基层党组织有效开展工作,许多单位党委在经费投入、阵地建设、信息公开和机制完善等方面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积极创设条件,为基层党组织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有条件服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