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绩效考核的形式进行监督管理

(三)以绩效考核的形式进行监督管理

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就无法从制度上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权力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可靠保证。而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是医院与职能部门、临床科室经过沟通,制定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进而绩效反馈与改进,以促进科室和医务员工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等的业绩持续提高,最终实现医院发展的一种管理过程。它能够较为客观地展现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方便横向比较以及信息公开,并为将来工作的改进方向提供指导,绩效考核的这些特点,都能够对干部起到监管作用。

1.明确科室定位,细化个人职责

医院以科室为考核单位,对科室在医院整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定位”,科室对每一位医务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描述”,岗位明确、职责分明。把个人考核与科室考核挂钩,突出集体的合力作用,充分调动每一位医务员工的积极性。

2.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

医院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提高绩效考核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严格考核操作程序,一经确认,不得改动,确保其严肃性和权威性。

3.引入新型奖惩机制

医院管理的特殊性,对47个临床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业绩排序,根据10%、40%、40%、10%的原则,分别排名“A”“B”“C”“D”,排名“A”,给予全院表扬,物质奖励;排名“D”,院领导谈话,分析原因,查找问题,从而提高科室内部监督和凝聚力。

4.灵活开展个人绩效考核

依据共性目标、岗位业务目标,对个人进行绩效考核,共性目标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考勤、廉洁自律等,岗位业务目标包括:工作成绩、能力效率。以科室为单位,坚持自评、互评、科室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每一位医务员工的积极性,推动科室向前发展。

5.始终贯彻“人性化”操作的理念

要让绩效考核真正成为一种科学的、代表未来趋势的现代考核制度,除了要求医院管理的科学规范外,在考核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考核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挖掘科室和个人的潜能,提高临床医疗工作效率的一种手段。只有充分关注每一位被考核人的价值与差异,理解信任每一位医务员工,积极主动与他们做好沟通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监督机制来实现干部监督工作,并且同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从德、能、绩、勤、廉五个方面全方位监督干部。增加考核频率、量化考核结果、考核细化到个人等。着眼于干部选拔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强调要严格考核制度与程序,尤其是加大惩罚的力度,同时也提出审计也是考核监督的形式之一。

干部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部门依据党内有关法规,通过一定的方式,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察、督促的活动。干部的管理监督,作为组织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干部“拉拉袖子”、“咬咬耳朵”,早提醒、早纠正,做到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良方,是对干部的制度关怀,对干部的成长进步释放着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