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务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法对策
1.丰富培训形式,提供人才发展的“加油站”
38.2%的职工认为要“丰富培训形式,针对医务青年特点开展培训”,以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来强化人才培养效果。按照主动习得和被动传授可分为:学历教育,线上进修,培训讲座,现场指导,工作带教,病例讨论,角色拓展,参观访问,工作轮转等方法。要有针对性地利用以上学习途径积极开展职工素养教育与技能培训,为医务人员提供多方位综合素质教育培训。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为例,借助“中午学堂”和“妇一讲坛”平台,近期开展了《学习,应成为每个职工的生活习惯》等讲座。并通过“读书接力活动”倡导职工自荐书目,院领导带头推荐书目参与活动,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滚动发展成员,尤其是医务青年;并运用微信“爱大家”公众号、医院OA网等强化学习内容。
2.提供更多渠道,搭建成长成才的“练兵场”
31.9%的职工认为要“搭建有效渠道,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可以开展各类岗位竞赛和技能练兵等专项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人才,树立榜样典型,为医务青年提供更多展示平台。[2]如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尝试采用院科二级共同培养模式,为青年骨干搭建学习、实践、展示的平台。积极开展红旗文明岗、季度服务明星评比,百例优质接生、职工岗位创新项目征集评选等活动,成立医务青年骨干成员组成的青年健康巡讲团,先后在中国商飞、光明、高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讲座、义诊活动,同时医务青年完成了院内外“医苑新星”、“健康申城”、“社区学雷锋”等多次大型义诊活动。组织医院青年参加区域化党建“三二一健康行动”,认领“启迪智慧、砥砺人生——南西福民讲坛”、“幸福彩虹桥——来沪务工育龄女性生殖健康关爱服务”等多个社区福民项目。组织青年职工参加市公安、宝钢集团、张江高科等跨系统间的“焙爱的味道”、“夏日MOMO茶”青年联谊交友活动,为单身青年营造更多相识交友的机会。
3.提高领导重视,释放推动成长的“强磁场”
21.1%的职工认为要“领导重视,加大培养力度”。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领导在职工心目中对于医务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举足轻重。要使领导认识到加强医务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储备人才的工作,具有推动医院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为例,目前有根据医院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优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培养计划和医院优青出国培训项目等,同时还按照医院发展需要,将成立“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医师委员会”,帮助全体住院医师更好地成长、成熟、成材,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产科、妇科、新生儿科、中西医结合科、辅助生殖医学科、检验科等人才多名,提升了临床业务、科研和带教等各方面水平。这些工作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医院吸纳和储备了不少优秀青年。
4.完善机制体制,添加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这在11.2%的职工建议的“建立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上有所体现。首先,从医院的核心发展战略出发制定医务青年人才的培养计划,要符合长期性、持续性、有效性的发展要求,与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相配套,设计符合医务青年特点,贴合实际的培养内容,并在最后环节评估结果以调整完善培养计划。参照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目前拟根据医务青年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等不同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分类培养,并提供优质培训条件,建立新的培训模式及体系,与国际接轨。对于考核优秀的住院医师、获得科研立项课题等人员均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奖励,现有《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奖惩条例》等激励制度,但仍有很大空间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成立了全国首个患者委员会,患者可代表自身利益,直接参与医院管理,敦促医务青年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服务态度。
同时,要在充分了解医务青年所思所想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关注医疗改革和医患关系背景下对医务青年的教育引导和心理建设,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课题组 蒋超瑛 包 晰 沙丽娜 李智超 茅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