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本次课题调研主要是根据食药监系统自身的工作特点对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内各部门、各单位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清单,初步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框架。课题组就体系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从中归纳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为今后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大规模的建设提供了选择路径。
第一,查找廉政风险点是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腐败案件诱发的原因,廉政风险可以归纳为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五种类型。这“五类风险”必须从单位和公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查找,不能脱离于具体工作。风险点越具体,防范措施也就越有针对性。
第二,廉政风险防控的立足点是防止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落脚点在业务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必须以各个单位各项具体工作为切入点,一方面通过查找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通过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责任清楚,目标明确,使预防腐败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制定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形成对风险防控工作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也推动业务工作不断改进,产生“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
第三,廉政风险防控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要认识到对廉政风险的防范,应是一个全覆盖的过程,必须依托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廉政风险不仅仅存在于领导岗位,只要行使公权力的岗位都存在。这就要求每个公务人员针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岗位、职责权力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寻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临界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积极参与到整个廉政风险防控过程中。
第四,廉政风险防控重在防控措施的建立。防控措施应该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共性要求,比如教育、关键岗位干部的交流、轮岗等;二是个性要求,即制订针对这个岗位特点的措施。前期在经过查找和评估廉政风险点之后,最重要的是针对风险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中期监控机制是开展风险预警和工作检查的动态性措施。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和垂直抽查等手段,对制度机制运转、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形成对廉政风险的全面监控。后期处置办法是针对中期监控发现的问题实施的惩戒性措施。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等手段避免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
第五,廉政风险防控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把科技手段融入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之中,不断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和科技含量。如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把廉政风险点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等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实现网上实时动态监控;积极推进科技平台和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投诉处理、政风行风评议、风险等级管理、预防腐败信息共享等系统,构建权力运行综合监控网络平台。加快预防腐败信息分析和预警系统的研发,加强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和处理,准确地判断和妥善处置廉政风险。
第六,廉政风险防控需要其他配套机制的完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权力制约角度上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属于政府部门内部的反腐制约机制,与外部监督力量的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进一步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努力通过促进权力的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运行实现对廉政风险的有效防控。对机关部门拥有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核定,编制统一的职权目录和权力流程图,使每项权力都有唯一的运转程序,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不仅将权力事项、行政权力运行“全公开”,而且实现权力流程的“固定化”,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公民、新闻媒体都能对公务人员的工作开展有效监督,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纪委课题组 周书庆 余剑华 张 麟 沈若青 蔡斯嘉 黄燕华 金丽萍 唐玲琳 王伟龙 顾晓春 徐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