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考

三、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考

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着力点:

1.构建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管理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出,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祭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为此,要着力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过程,是增强毕业班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和内化的过程,是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针对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呈现的特点,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实际,构建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及规范严谨的管理方法。其一,构建丰富的内容。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党性纪律教育,组织他们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毕业前的强化教育,让毕业班学生党员坚定党的信念和提升对党的内在情感。其二,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通过组织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学习重要文件精神等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时围绕如何发挥党员在毕业环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助人、助教等活动。其三,落实规范严谨的管理方法。党性教育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针对毕业班学生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有必要针对他们校内学习、校外实习、离校前三个阶段的党性教育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模式,增强毕业班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作风观念、规则意识、模范意识等;校内毕业设计及校外实习阶段结合课题组、项目组或实习区域的毕业班学生党员自行组成党小组,开展形式灵活的讨论学习;对实习返校的党员,应建立回到原建制党支部汇报思想及实习情况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以此强化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增强其党组织观念,等等。

2.建立毕业班学生党员需求分析的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基于毕业班学生党员需求分析的教育管理机制不仅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也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优势互补。

具体而言:其一,结合毕业班党员时空的差异性,搭建基于毕业班学生党员需求分析的工作平台。首先,要根据毕业班学生党员的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实习区域灵活划分党支部,保证每名党员都有时间参与其中,并通过民主选取产生各党支部负责人,由其带领本支部党员开展和组织活动;其次,结合支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既可以集体学习,如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党的文件精神,探讨党的改革措施要旨等等,又可以分散学习,即每名党员可根据自己的偏好总结自己对于社会热点的看法,并与其他党员交流心得;最后,各支部结合党员的组织生活出勤率、思想动态、学习、工作等方面表现,通过自评与他评进行综合考核。其二,结合毕业班党员需要的特殊性,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力量整合的工作平台。基于毕业班学生党员在就业、考研等方面的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效地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党总支、支部、班级、实习或就业单位等校内外相关资源的育人功能,提升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比如,党组织邀请老师为毕业班党员进行就业指导,并尽可能与校外单位联系提供实习岗位;也可邀请心理咨询老师为毕业班党员举办相关讲座,缓解压力、积极应对挫折等。

3.完善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考评激励制度

本着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考评激励机制,在做好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考评激励制度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首先,要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组织科学发展。在党员自身管理层面上,通过加强党员政治素养教育,并结合实际情况,寓教于实践,以激励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每个党员追求政治进步、创造工作成就的主观能动性,使毕业班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激励毕业班党员的过程,是一个调动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客观实际需要,以每个党员为出发点,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明确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包括党员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工作状况以及党员当前的心理需要;再次,要着眼公平,丰富形式。运用激励机制切不可忽视公平性。激励时,应当按照每名党员对党组织的贡献、为学校活动所做的努力、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党员先进性等方面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给予不同程度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党员奋勇争先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完善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考评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包括:其一,成立激励机制实施小组。它是激励机制的执行者,负责激励机制的实施,包括制定计划、监督、考核以及效果评估。实施小组由党组织选取认真、负责、严明的优秀党支部成员作为候选人,再经过全体党支部成员选举产生。实施小组负责监督支部成员学习和工作规划的制定,完成月度考核和学期末考核,定期进行组织内部的沟通,制度考核表格归档以及日常的记录工作;其二,建立学生党员考核档案制度。它是激励机制的制度载体,实施小组和支部全体党员共同合作制定一个涵盖党员自身能力、修养、学习、生活,甚至细化到考研和就业等全方位的计划,并设立相应的阶段性指标和学期末指标便于考评;其三,定期沟通党群文化。它是激励机制的文化载体,考核档案通过定量的方式对党员进行激励,而定期沟通则是通过定性的方式帮助党员正确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也是考核档案制度的一种延伸和反馈。党群定期沟通制度一方面将群众纳入其中,每次的定期沟通都会邀请群众参加进来,实现党群关系的牢固发展;另一方面定期沟通制度不同于奖惩,它在一种开放友好的环境中进行,侧重的是对党员的鼓励,帮助党员完善自我。

(东华大学 赵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