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高校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机制的主要问题

(二)落实高校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机制的主要问题

1.落实高校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机制尚处探索之中

从调研的情况看,高校在落实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机制中,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占25%,党政分工负责制的占26.52%,实行院长(系主任)负责制的占16.46%,党委(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占28.05%,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占0.3%。因此,除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之外,其他各种体制占比不相上下,二级院(系)管理体制存在着差异化的现象,未形成高校公认的模式。这一方面,说明了各高校在落实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机制中坚持本校实际进行探索,但从侧面也说明了各高校在落实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尚未成熟。

2.落实高校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健全

调研发现,各高校十分重视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建立了教代会、教授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议等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制度,但这些组织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二级院(系)党政关系还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针对教授委员会履职情况调研中发现,高校教师认为教授委员会有着审议本院(系)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决定本院(系)有关学术、科研重大事宜、审定本院(系)高层次人才聘任和解聘、负责本学院(系)教师的技术职称晋升、审定本院(系)人才培养计划等多方面的权力,决策事项涉及院(系)教学、科研、人事等重大。然而,教授委员会在是否发挥作用的问题上,发挥作用为“好”的比例仅占17%,较好44%、一般33%与不好6%占有较大比例,教授委员会所应担负的责任与实际履职情况之间存在着差距。

教代会、职代会履职情况与全覆盖的要求存在差距。根据教代会、职代会的履职情况调研分析,每年召开会议,闭会期间工会组织能够全面履行职责的有71%;每年召开会议,闭会期间工会组织不能全面履行职责的有15%;会议不正常,作用不大的有10%;尚未建立二级教代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4%。与在二级管理中,二级教代会、职代会应该全面覆盖,并贯彻落实会议决议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级院(系)党政职责分工不明确。影响高校二级院系领导班子作用发挥的最主要原因中26.83%的人选择了党政职责不清,证明职责不清还是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对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上选择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分别为50%与46.65%,可见,在高校院(系)内部,对于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也存在着偏差与模糊,反映出党组织对自身定位不清,难免出现越位、错位的现象。

党政联席会议决策落实不到位。从问卷调查分析,市属部分高校存在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规程不清楚(39%)或未制定(3%)的情况,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致使党政联席会议流于形式,会议的公信度与有效性受到质疑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