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与北朝对高句丽的册封
日本学者西嶋定生认为:“中国通过对东亚各国的册封,建立起东亚国际关系秩序……从而形成以中国为中心、自成体系的东亚国际社会。”[18]可见册封在联系中国与东亚各国的关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以册封为纽带,才牢牢的巩固住了这一“东亚国际社会”。所以,我们不妨来看看刘宋时期,南朝与北朝对高句丽的册封。
高句丽之前与东晋的交往与朝贡,为同时建都建康、继承西晋衣钵的刘宋带了很大的好处。《宋书》载:“……晋安帝义熙九年,(高丽王)琏遣长史高翼奉表,献赭白马。以琏为使持节、都督营州诸军事、征东将军、高句丽王、乐浪公。”[19]刘裕宋王朝建立后,立即“加琏为征东大将军,余官并如故”。这样,就在东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高句丽与南朝的关系,这为之后刘宋与高句丽持续稳定的往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种关系的友好发展之中,刘宋王朝对于高句丽的册封,更能继续维持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刘宋朝时期,对高句丽的三次册封分别是:
“武帝践祚,加琏征东大将军余官并如故。”[20]
“(永初)三年,加琏散骑常侍,增都平州诸军事。”[21]
“(大明)七年,诏琏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官并如故。”[22]
然而在这段时间内,高句丽收到来自的北魏的册封只在太武时期有过一次:
“世祖时,钊曾孙琏始遣使者安东,奉表贡方物,并请国讳。世祖嘉其诚款,诏下帝系名讳于其国。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23]
从上述两则材料,可以发现,刘宋对于高句丽更为重视。姜维公先生认为,北魏对高句丽的册封内容中有“领护东夷中郎将”一条,则说明“北朝明确给了高句丽统辖东方诸族的权力”。可是我们对此时南、北两朝对高句丽册封的主动性而言,420年刘宋一建立就表现出这个新生政权对于与高句丽进行交往的主动性。而之后的不断地加封,从征东大将军至车骑大将军,更能够说明刘宋认为高句丽对其重要性的明显态度。
相比较而言,北魏则对于高句丽的关系显得有些倦怠,它并没有主动对高句丽进行册封,反而是高句丽“遣使诣安东”。从高句丽的立场来看太武时期的这次册封,可以看到高句丽已经有了倾向于北朝的势头,但是由于“冯弘事件”的爆发,打破了这层刚建立的关系。
高句丽对于北魏的朝贡献方物,则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