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拜见血及献谄高宗
2025年10月14日
五、叩拜见血及献谄高宗
李勣曾经暴病,医生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用来和药。”唐太宗于是亲自剪掉自己的胡须用来为李勣做药。古代有割股啖君,啖亲之说,但也是尊卑有序,臣为君或子为亲。而君为臣,即使用胡须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李勣是开先河者,以后只有在宋朝只有权高一时的吕夷简 才又得到仁宗胡须和药。李勣也自感蒙受了旷世奇恩,受宠若惊,顿首见血,他以为惟有行此大礼才能答谢这旷世难见的礼遇,李勣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忠臣姿态跃然纸上。从李勣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窥探他当时的内心活动,也可以看出君臣恩情后的利益纽带,唐太宗在与李勣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李勣须以恩来怀服。
麟德二年(665),唐高宗谈及隋炀帝,他对周围的大臣说:“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勣对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23]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但我们不难管窥李勣拍马迎合的心态及笔绘出其献谄的媚相,这似乎总与其在小说戏剧中铁骨铮铮的武将形象有些背离。范祖禹在《唐鉴》中对此事有如此评价:“甚矣,李勣之佞也。险君于恶又谄以悦之。君有求谏之心,而臣无纳忠之志,其罪大矣。勣本群盗,不学无识,可为将而不可为相以辅少主,居伊(伊尹)周(周公)之地非其任也。”范祖禹认为李勣有领兵之才,却无治世之能,更不可能成为辅佐君主的贤相。在高宗朝,李勣受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和重用,他和李治相处多年,他很了解李治的好恶,所以很得要领的去恭维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