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由于近代化的缺席与迟钝的反应,清政府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尝到了恶果,历史是吊诡的,它给了参与者相同的机会,并将最终结果也交到了参与者的手中。1895年以后的大清朝,日益衰落而亡于辛亥革命,而日本,却在1905年打败俄国,跻身于欧美强国之列,这最终的差距也许可以从澳门与出岛的刚开始的反应与发展来窥见了。
【注释】
[1]转引自邓开颂等著:《澳门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6页。
[2]〔清〕印光任、张汝霖著:《澳门纪略》上卷《官守篇》,影印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本,第1页。
[3]〔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三二五列传二一三《外国六》,中华书局,1974年4月版,第8430页。
[4]〔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三二五列传二一三《外国六》,中华书局,1974年4月版,第8430页。
[5]〔清〕印光任、张汝霖著:《澳门纪略》上卷《官守篇》,影印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本,第23页。
[6]邓开颂、吴志良、陆晓敏主编:《粤海关系史》,中国书店,1999年,第134页。
[7](瑞典)龙思泰著,吴义雄等译,章文钦校注:《早期澳门史》,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79页。
[8]刘然玲著:《文明的博弈——16至18世纪澳门文化长波段的历史考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51页。
[9]〔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列传二一三《外国》六,第8430页。
[10]《明史》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第2264页。
[11]《明史》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第2265页。
[12]〔清〕印光任、张汝霖著:《澳门纪略》上卷《官守篇》,影印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本,第25页。
[13]〔清〕印光任、张汝霖著:《澳门纪略》上卷《官守篇》,影印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本,第42页。
[14]赵尔撰等撰:《清史稿》卷一百六十志一百三十五《邦交志八》,中华书局,第4676页。
[15]转引自黄鸿钊:《近代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2期。
[16]《清史稿》卷一百五十五志一百三十《邦交三》,第4561页
[17]转引自赵曼婷:《日本锁国体制的透气窗——出岛》,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18]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第218页。
[19]刘然玲:《文明的博弈——16至18世纪澳门文化长波段的历史考察》,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51页。
[20]除了一些西方技术之外,葡萄牙管理下的澳门甚至出现了代议制和民主的萌芽。见(澳)杰弗里.C·冈恩著,秦传安译:《澳门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