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重阳节的娱乐活动

(三)中秋节重阳节的娱乐活动

1.赏月

《岁华忆语·金陵岁时记》云:“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如宝塔式,上加斗纸,名日斗香。”[106]八月十五日,贾母率领全家赏月时,同样体现此风俗“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果月饼等物”[107]。《梦粱录》载有中秋赏月时的热闹场面:“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108]《红楼梦》首先描写的是贾珍与尤氏等人八月十四在宁府赏月的情景,“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就在会芳园从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109]与《梦梁录》中所描写的意境如出一辙。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邀请贾雨村到家中度过中秋节时说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110]而把“团圆”体现的淋漓尽致的是在荣府的中秋家宴上。“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做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111]。虽然薛姨妈、宝钗、凤姐不在场,贾母感叹人月两难圆,但王夫人的话语却将“团圆”定义得非常明确:“今日得母子团圆,自比往年有趣。往年娘儿们虽多,终不似今日骨肉齐全的好。”[112]

3.击鼓传花

在赏月的宴会上,“贾母便命人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落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113]。这与春节家宴上的击鼓传花一样,同属于“花枝令”,只是所传之花有所不同。说明行“花枝令”需依时令。

4.赏桂花、赏菊花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用这样的文字描写重阳节“登高、佩萸、赏菊、饷重阳糕”[114]。《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湘云要起诗社,与宝钗商议之后,次日请贾母等人赏桂花;在螃蟹宴上,湘云又命人在“山坡桂树底下铺两条花坛”[115]。第四十回,探春与宝玉商量请贾母赏菊花,在宴会上,贾母还“拣了一朵大红的菊花簪在头上”[116]。只是,这菊花品种虽多,但是似乎没有大红色的。只有一种“粉红色者,名曰桃花菊”[117]。第七十六回,贾府中秋家宴上,除了喝酒行令、赏月之外,也有赏桂花的情节,“这里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118]

5.吟诗作对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就钟情于对月抒怀,“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19]“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在葫芦庙以及在甄士隐家中,都分别对月吟诗,明年何处看。”[120]……表达自己的抱负。贾府过中秋节时,黛玉、湘云远离众人,赏月联诗,别有一番滋味。从湘云的话语可看出中秋时节吟诗作对是很流行的一种活动,“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诗社,大家联句”[121]。就连妙玉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子也在中秋夜诗性大发,做了“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重阳节时,贾府里的年轻人们在大观园里竞吟《菊花吟》,“螃蟹宴”吃罢,又争相作《螃蟹咏》,真是对时对景,酣畅淋漓。

6.吹笛闻笙

《东京梦华录》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122]。《红楼梦》中,不论是雨村和士隐于中秋节对酌,还是贾府的中秋家宴,都有关于吹笛闻笙的描写。“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123];“贾珍有了儿分酒,便命取了一杆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124];“贾母也说:‘此好月,不可不闻笛。’”[125]

7.射鹄子、抢快、打天九、赶老羊

射鹄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要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方做“箭道”,两头都要有设备,“一头鹄子棚,箭档子”,一头房舍中摆座位、笔砚、茶水等,给射鹄子的人休息、记录胜负。《红楼梦》中这样描述道,“因此在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皆约定每日早饭后来射鹄子。贾珍不肯出名,便命贾蓉做局家”[126]。“射鹄子的地方叫做鹄子棚,清代的律例:禁止聚赌,但为了奖励骑射,对于以射箭来赌钱是不禁止的”[127]。所以,这样的赌博就合法化了。

抢快和赶围棋儿很相似,用三个骰子投掷,这样一来,最大点十八,最小只三点,输赢有多有快,而且可以供许多人下注,也成了赌博。薛蟠和邢德全二人就是玩儿的抢快。

贾珍等人聚赌,“斯文些的抹骨牌、打天九”[128],指的是“用三张一副的‘骨牌副子’对打,最大是两张天牌”[129]。这利用的是数学中排列组合的规律,变化很多,输赢也很大。

“(尤氏)因还要听时,正值赶老羊的那些人也歇住了,要酒”[130]。赶老羊,又叫“掷老羊”,是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以骰子六枚掷之,除去相同者三枚,视余下骰子点数之多少而定胜负。

此时,贾政等人的“游戏”和过年期间的赶围棋儿等游戏,就有了本质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