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结
《资治通鉴》卷二〇一唐高祖总章二年十二月条中有李勣对自己年轻时的概括:“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33]李勣戎马一生,在古稀之年里还远征高丽,战功非凡,可是若仔细分析他的一生是对政治斗争是免疫的。无论是翟让、李密之争,还是玄武门之变还是立武则天为后的诸多政治事件里,他往往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明哲保身,在他自己的政治生涯里,一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与他金戈铁马的沙场之勇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正是他性格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决定了他与其他顾命大臣迥然不同的命运。李勣对上无所谏诤,对下也不恃位极功高而有所怠慢。在政治生涯里,他韬光养晦,剪锋挫锐,有意避嫌,屡屡在“徘徊顾望”间观察形势,适时出击。可是对人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公允地说李勣虽非魏徵式的谏臣,但也并非老奸巨猾者,他所表现的种种心计权谋,大多是针对李唐宗室,这也许是封建专制下君强臣弱的必要生存的法则。在他的性格中也有义与善的一面,例如割股啖单雄信“对之号动”[34]。并且说“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35],且收养单雄信之子。其妹生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36],并且不贪功,爱贤才,“即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37]李勣在政治上的圆滑世故与他的性格及经历是分不开的,有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或受时代文化背景的限制,或因生存所迫,然而这并不妨碍李勣成为一个戎马英雄,正如爱尔维修所说:“时势造英雄。”且不谈李勣在政治上的种种作为,在隋末揭竿而起的时代里,需要并且也会创造李勣这样的非凡帅才。笔者在此只想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李勣。
【注释】
[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第71—72页。
[2]《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第52—61页。
[3]《昭陵碑石》,有关李勣的生平,第172、192页。
[4]《〈李勣墓志铭〉的有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6期。
[5]《旧唐书·李勣传》卷六十七。
[6]《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十一月条。
[7]《新唐书·魏徵传》卷九十七。
[8]《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十一月条。
[9]《新唐书·李密传》卷八十四。
[10]《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十一月条。
[11]《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十一月条。
[12]《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十一月条。
[13]《新唐书·李密传》卷八十四。
[14]《资治通鉴》卷一九一,武德九年六月条。
[15]奥〔〕Alfred Adler著,黄国光译,《超越自卑》,第38页。
[16]《旧唐书·李密传》卷五十三。
[17]《旧唐书·李密传》卷五十三。
[18]《旧唐书·李勣传》卷六十七,译为白话。
[19]《旧唐书·李勣传》卷六十七,译为白话。
[20]《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贞观二十三年四月。
[21]《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贞观二十三年四月。
[22]〔宋〕范祖禹著,白林鹏、陆三强校注,《唐鉴》,三秦出版社,1982年。
[23]〔宋〕范祖禹著,白林鹏、陆三强校注,《唐鉴》,三秦出版社,1982年。
[24]《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贞观二十三年四月条。
[25]《旧唐书·李勣传》卷九十三。
[26]《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贞观二十三年四月条。
[27]〔宋〕范祖禹著,白林鹏,陆三强校注,《唐鉴》,三秦出版社,1982年。
[28]《旧唐书·许敬宗传》卷八十二。
[29]《汪笺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65—189页。
[30]《旧唐书·李勣传》卷六十七。
[31]《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卷六十五。
[32]《旧唐书·高士廉传》卷六十五。
[33]《资治通鉴》引于刘觫的《隋唐嘉话》。
[34]《新唐书·李勣传》卷九十三。
[35]《新唐书·李勣传》卷九十三。
[36]《新唐书·李勣传》卷九十三。
[37]《新唐书·李勣传》卷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