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引言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自秦孝公(前361—前338年在位)任用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从战国中期直到秦代末年,秦国不断兴兵攻伐六国,战争连年不断。特别是秦始皇(前246一前210年在位)筑长城、修驰道、建皇陵,工程浩繁,民不聊生。这时,秦国刑徒、士卒、平民百姓和一般官吏的日常衣食状况如何?史书记载,语焉不详。

值得庆幸的是,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墓中出土了1155枚秦简,近4万字的宝贵资料。这批竹简极大地弥补了秦史料的不足。

云梦秦简自出土以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专家学者们纷纷对其进行整理、注释与研究。有关秦简的研究开始主要集中在秦代的政治、法律和阶级关系等方面;以后有关研究又延伸到秦代法律研究与秦土地制度等课题;近年来,结合思想史、社会史的研究,对秦简中《日书》等术数书籍内容与当时宗教思想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1]。但是由于近年来对睡虎地秦简的专题研究成果日渐稀少,有待于学术界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这批材料,例如对这些材料的分类、编排与内容的深入考证等方面,均可以继续作进一步的探讨。

秦汉社会生活特别是平民百姓的衣食状况,是秦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华民族心理走向成熟并趋向稳定的历史时期,就在秦汉帝国阶段。中华民族现有的许多生活方式,都可以在这个时期找到例证。秦朝虽然二世而亡,国祚短暂,但秦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典章制度大多为汉代继承,即所谓“汉承秦制”。因此,云梦秦简中关于秦国社会生活方面的记载,为人们研究秦汉社会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汉书·食货志》开宗明义写道:“《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2]由此可见,吃和穿是人民的两样根本需求,也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云梦秦简中记录了秦代刑徒、士卒、驿传人员及服役平民的饮食和穿着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貌的重要信息,对于全面认识当时的社会生活境况是颇有意义的。所以本文谨就云梦秦简中的相关记载,对秦代平民百姓工资水平、日常伙食与衣服的质地价格等问题,略作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