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壹务”思想

二、“壹务”思想

上一部分我们对商鞅及其学派的思想作了一个总体介绍,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商君书》中“壹务”思想的内涵。《商君书》中“壹”不但是一个重要的字眼,而且是一个重要的观念,许多篇章都提到这个字和观念,“壹”通贯于《商君书》全书,在各期作品中它也有自身的前后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壹”只是作专一或统一,并未赋予别的意义。我们从早期的作品《垦令》篇中可以看出:“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此处“壹”指地税统一;“行作不顾,则意必壹;壹意而气不淫,则草必垦矣。”此处“壹”指意志专一。

第二阶段的“壹”已被赋予特别的意义,专指心志、力量专一于农战。

《农战》篇中使用了大量的“壹”字,而且意义非常的突出。我们看下面几个关于“壹”的句子:

1.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

2.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

3.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壹。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取也。

4.上作壹,故民不偷营,则国力抟,国力抟者强。

5.壹务则国富,国富而治,王之道也。故曰:王道作外,身作壹而已矣。

6.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

7.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

8.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强;作壹十岁者,百岁强;作壹百岁者,千岁强,千岁强者,王。

9.君修赏罚以辅壹教。

10.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之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

11.唯圣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已矣。

上面的十一条原文,每条都有“壹”字,并且出现了“作壹”和“壹教”两个词,“作壹”指推行使百姓专务于农耕的政策;“壹教”指专务于农耕的政令、教育。不过从句子中“壹”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只有第四、第七两句中的“壹”指民力专务于农战,而其余的九句都指民力专务于农耕。

与《农战》篇相似的还有《算地》篇。我们且看一下《算地》篇关于“壹”的句子:

1.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用兵之道,务在壹农。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私赏禁于下,则民力抟于敌,抟于敌,则胜。

2.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则境内之民壹,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

上面两句中“壹”与“朴”连用,很明显“壹”指民力专一于农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第二阶段“壹”的观念中,农耕比战事更重要一些,这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农战》和《算地》两篇作品都完成于商鞅及其学派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此时的秦国处于惠王统治时期,国力不是十分强大,国家的主要任务当然应是发展农耕。

第三阶段“壹”的内涵又有所不同,我们先看《壹言》篇中的几个句子:

1.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

2.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

3.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禁末者,富。

4.故抟力以壹务也,杀力以攻敌也。

5.治国者贵民壹,民壹则朴,朴则农,农则易勤,勤则富。

6.故圣王之治也,慎为察务,归心于壹而已矣。

以上几条句子中关于“壹”的含义仅指心志专一于农耕,但这并不能证明本阶段就只重农耕而不重战事,恰恰相反,本阶段是过分地重视战事。我们得从《壹言》篇整篇作品来看,文章首先提出“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接着又指出“故抟力以壹务也,杀力以攻敌也”。这里指出了“抟力”和“杀力”两个概念,“抟力”指致力于农耕,由于君主集中民力发展农耕,国家富裕了,但民众的力量也强大了。民众的力量强大对国君的统治是非常不利的,国君的权威和民众的力量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那么,作为国君如何消耗掉强大的民力呢?那就是发动对外战争,即“杀力”,指致力于战事。抟力可以富国,国富了民多力了而不知道利用,则“奸虱”生,“奸虱”生,则国乱至削,所以治国的关键还在于“杀力”,“故能抟力而不能用者必乱”。明君如果知道怎样去调剂运用民力,那么,他的国家就一定强盛,否则他的国家就要消亡。可知本篇作者论述的重点在“杀力”,即致力于战事。我们再看一下与《壹言》篇完成于同一时期的《画策》篇:“能壹民于战者,民勇;不能壹民于战者,民不勇。”很显然此句中的“壹”指心志专一于战事,可见本阶段对战事的强调是非常突出的。

第四阶段“壹”的所指与前面已完全不同了。在《赏刑》篇中,作者提出了“壹赏”“壹刑”“壹教”概念:

1.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2.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3.壹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

很显然这三个“壹”只是统一的意思。

从上面我们可知“壹”在商鞅及其学派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具体含义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总体上说《商君书》中的“壹务”思想的内涵是指心志、力量专一于农战。重农战是商鞅及其学派治国思想的根本宗旨,他们认为重农战可以使国富,而国富民强了不加以利用就会生“六虱”,“六虱”生则国乱至削。那么如何利用民力呢?那就是战争,战争不但运用了民力,而且还可以把毒素外输,使国内“六虱”不生,更重要的是战争可以开疆辟土王天下。商鞅及其学派为了实现其重农战的治国宗目,使国家所有的政策法规都围绕着这个宗旨展开,并且尽一切可能把社会改造成只有农民和战士两种人。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商鞅及其门人为了实现“壹务”思想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