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史学教学思想探究
周敏秋
章太炎言历史之重要,其著述纪之甚详。惜其文笔古奥,索解为难[1],遂使章氏之思想晦而不明,湮而不彰。近观学者最近之撰述,检其所引之书目,知鲜有细读章氏著述者。求其人之思想,而不观其书,欲使人匍匐做投地状,虽愚钝如余小子,亦知其不能。又其文不能释鄙怀,故不自量,于章氏晚年大国手二国手之宏论,略为疏解,言其教育思想之一端——史学教学思想,成此短篇。
吾国私学之兴,始于孔子。故七十二贤人、三千之化,归于孔门。迨至近代,有南海与余杭二先生,其名最著。戊戌政变起,康氏既败,康门弟子与之俱衰,热闹一时,寂寞永久。与之相反,章门弟子长风浩荡[2],历久不衰,其影响至今犹存。然康氏之为教育家,世所称道;于章氏则异,新著皆削而不书。其可怪哉!章太炎素以恢廓支那闳硕壮美之国粹为终身之职志,一生聚徒讲学,老而弥笃,“莘莘学子,从者如归”[3]。“其授人以国学也,可谓独立不惧,暗然日章。自顾炎武以来,鲜其伦类。”[4]太炎行事记章(太炎)先生为国学大师,著述精深独到,三百年来无第二人,贡献于学术及教育上者甚大[5]。故孙中山赞曰:“(章太炎)先生昔在清季,提倡驱胡,灌输思想与中国青年学子,每一言出,海内翕然颂之,光复之功,不在禹下。”[6]章太炎不特有功于光复故国,即三十余年之教育功绩,亦甚巨大。其弟子朱希祖曾札记光复会事迹云:“余杭章先生,以文章历史,为国性所托,自亡命日本时,已陶铸弟子。民国既建,各大学国文历史教授,大都为章门弟子,迄今不下七八传,而亦弥布全域,大学中学,靡不有其踪迹。”[7]诚可谓大教育家矣[8]!章太炎之教育思想亦精亦博,其大义散见诸篇,不可悉数。余侪接之,如挹千顷之陂,钻弥坚之宝,聆其一教足以振聋发聩,得其片言足以终生受用。今日之时代异于往昔,而学风之弊同流,人人奋于利禄,虚慕文明,务欲速成,又好高骛远,欲朝览一页书,而夕成一家言。若任其滋衍,则贻害无穷矣。余小子于此不敢无忧,故托章氏之言为论。
章太炎云:“视天之郁苍苍,立学术者无所因。各因地齐、政俗、才性发舒,而名一家。”故欲辨其人之思想,须观其生平经历,若此,方能于其人之思想,有真了解之可能。“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9]故欲求章氏之教育思想,溯观其早年之经历,实乃必须之功夫。自来言章氏早年之经历对其所产生深巨之影响者,悉持革命与学术二端为一贯之观念,然从教育角度为之阐释者,则尚未之见。余于此寻常之事,多见证据,而前辈学者皆所未道。故不揣庸昧,略为指陈,或能补先正之阙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