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的区别与交流
在已有统计的90多面中国早期铜镜中,素镜占到70面,纹饰镜只有20多面,但是不论有没有纹饰都对于铜镜源流研究有作用。
相当于夏代时期的3面齐家文化铜镜中,出于青海贵南的是一面素镜,出于甘肃陇西地区的一面为七角星纹、一面为多角星纹。
相当于商代的铜镜出土量依然较少,纹饰继承了齐家文化镜辐射性的传统,但又放弃了星纹和平行线纹。湟中前营村[19],甘肃平凉[20],陕西淳化5[21],安阳殷墟[22],北方的鄂尔多斯、张北、喀左,全都有多斜线绕带纹镜出土,素镜已经不见踪迹;湟中前营则新出了三周凸弦纹镜,淳化四乳斜纹镜除斜线外以四乳均分背纹为四区。此时同时代出土最多、纹饰样式最丰富的是殷墟铜镜,叶脉纹3枚、多斜线绕带纹1枚、平行线及弧线纹1枚、三周突弦纹1枚,不仅包含了北方当时已有的纹饰类型,也出现了特殊的叶脉纹。
相当于西周时期的铜镜在出土地域上与前代相比有承袭也有扩展,集中出土最多的为湟源大华中庄的卡约文化遗址,共有素镜34面[23],其次是关中地区,出土地点非常密集。河南北部也有重要发现,其中有非常具有周代代表性的鸟兽纹镜。同时一些圆板具钮镜在新疆天山北麓出土。根据以上数据大致可将铜镜按纹饰分为七类:
1.星纹镜。仅见于齐家文化遗址,多角星纹外以平行线填补空白区域。
2.多斜线绕带纹镜。湟中1面,平凉、殷墟1面,鄂尔多斯、张北、喀左均为此类,天山北麓墓地也有与殷墟类似1镜,但因年代未确定,故暂不予分类。湟中与平凉所出铜镜镜均饰双凸弦纹两周,间密布疏密有度短线,鄂尔多斯所出铜镜绕带四周,殷墟绕带六周,喀左仅在镜缘处有一周短斜线绕带纹。
3.三周凸弦纹镜。湟中1面、殷墟1面为此类。
4.动物纹镜。甘肃漳县蟠蛇纹镜1面、三门峡上村岭號国墓地出鸟兽纹镜1面、虺龙纹镜1面、新疆和静察吾乎沟出动物纹镜两面。
5.分区镜。殷墟草叶纹镜两面、平行线弧线纹镜1面、平凉四乳斜线纹镜1面。
6.重环纹镜。仅见扶风刘家1面。
7.素镜。齐家文化出土1枚,其余基本属于西周时代。
第一类星纹镜仅在齐家文化出现,后代绝迹,但其中的平行线纹饰对于后来各地各时代铜镜均有影响,殷墟两面草叶纹镜、一面平行线及弧线纹镜即此例。和当时商代铜器的“三层花”纹饰相比,殷墟铜镜纹饰仅一层,当与西部和北方的铜镜属于同一体系[24]。
三周凸弦纹镜似是由素镜发展而来,湟中出土一(图8①),地域恰与出土齐家文化素镜的贵南相近,而殷墟也出士一枚同类镜(图8②),只直径稍大。需要注意的是安阳大司空村所出镜虽被称为草叶纹镜(图8③),但换种方式看不过是三周凸弦纹外加饰短线而已,与另外两枚草叶纹镜全然不同。当我们再看到甘肃漳县所见一枚环状蟠蛇纹镜(图8④)时,更要惊奇于其纹饰与大司空村草叶纹镜何其相仿,似有某种承袭演变的关系。

图8
四枚分区镜(图9),三枚出于殷墟,一枚出于平凉,时代都相当于商代。就纹样来说,只有这四面早期镜在主纹外留有宽缘为外区,内区利用平行线构成主纹,主纹被等分为四份,分割区留白,乳钉纹首次出现在镜纹中,同类镜暂没有在同时代其他地区有发现,而平凉也处于齐家文化故地。但殷墟平行线及弧线纹镜比起其他早期镜少了钮座,其来源还需再作考虑。

图9
总体而言,凡出土于殷墟的铜镜均为当时同类铜镜中规格最高的,殷墟多斜线绕带纹镜直径为11.8cm,其他地区的都在5.5—6.9之间;殷墟凸弦纹镜和叶脉镜直径分别为7.1和7.5cm,湟中与漳县镜直径则为6和6.5cm;殷墟两枚分区的草叶纹镜直径分别为12.5和11.7cm,平凉镜仅为6.8cm。所有殷墟铜镜上的纹饰均不具备商代铜器用多层纹饰且纹饰多兽面、云雷、波曲等神秘恐怖图案的装饰习惯,纹样清新简单,应不是商人自己铸造的作品,也不是商人对外征伐的战利品,而应与妇好墓其他随葬品一样属于方国进献的祭品,故而工艺、大小均高于周边地区所出铜镜。
素镜在甘肃广河的齐家文化遗址出土1枚之后,商文化地域中再没有发现,而在相当于周代和先周的文化地域又突然大量出现。距离尕马台很近的湟源再次出土了34枚素镜,近于甘肃南部的关中出现大量素镜,新疆天山东段南北麓也有了圆板素镜。周人自西东迁至关中地区,带来的正应是甘青地区的青铜工艺,周人的祖先应与齐家文化、卡约文化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然而不清楚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周人摒弃了之前的纹饰镜,直到虢国墓地所出铜镜中才有了线条古朴的鸟兽纹和虺龙纹。鸟兽纹中兽的形象刻画已经接近简笔画,对于兽的形态尤其是嘴部的处理与甲骨文、金文中的“虎”字非常相似(见图10),虺龙纹的出现也与周代铜器中大量出现类似纹饰相一致。由于镜背大部分仍用光素,这两件铜镜似是在素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其线刻风格与纹饰内容也表明了它们与周代铜器同源的关系,扶风刘家村所出铜镜上的重环纹更是典型的周代铜器纹饰。周人讲“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因此兵器、礼器的制作颇为精致,铜镜在日常生活和礼仪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故制作显得粗疏,这也就是《左传·庄公二十一年》所述郑伯享王被赐镜而恶王的原因。撇开这些不谈,单从纹饰讲,到此时,真正属于中原自行制作的铜镜才出现了。

图10
西域素镜的年代远远晚于甘青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比起广河铜镜已经晚了700年左右,与卡约文化素镜相比也稍晚些。在距今年代最近的和静查吾乎沟所出铜镜中有两件动物纹镜,呈线描首尾相接状,写实性较强,故与西方铜器和北方草原铜器相类,线描的手法比起西周铜镜稍显原始,装饰性和表现力较弱,年代又晚于西周铜镜,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