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
学生与世界潮流:五四思想两歧性的一个考察
于海兵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历史学)
九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自始,便为人们注意并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1]。后世对“五四”不断阐释与解读,而这些阐释与解读也已成了历史研究的对象[2]。最近有学者在纪念五四九十周年的专著中说道:“谈‘五四’,就像赶场庙会,不仅要就着五月四日这天去赶集,而且有大集小集之分,今年好像逢上个赶大集的日子。”[3]虽然言辞中不乏调侃,但至少说明了五四研究的“热闹”。作为与五四青年共享同一身份的学生,在翻阅故纸堆的过程中,我主要关注着五四学生群体的内部思想状况:他们当时在关注着什么、思考着什么?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街头?其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理据?五四运动前后,学生个体的不同人生走向及学生群体分化的思想根源又在哪里?同时,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又应该如何纪念五四?在笔者观察到的五四现场中,许多吊诡的现象令人困惑不已,梳理过后,谨以此文献给五四九十周年的“大集”,以求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