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碾子坡墓地

(二)长武碾子坡墓地

碾子坡村位于泾河上游支流之一的黑水北岸岸边,东南距泾河和黑水汇流处——亭门约3.5公里,西北距长武县城约17.5公里。碾子坡村是一个先周文化遗址,遗址面积约0.5平方公里。根据地层关系,碾子坡先周文化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洞室墓M184属晚期。碾子坡先周晚期墓葬所出的陶鬲与扶风刘家村出土的极为相似。如碾子坡M109:1与刘家村M3:2的形制和纹饰都相同;碾子坡M184:1与刘家村M27:1的形制特征一致。可见,碾子坡先周晚期墓葬与刘家村墓葬不仅同属一个文化谱系,而且在年代上是接近的,或说是同时期的,碾子坡先周晚期墓葬可能是周人迁岐前夕或稍晚的遗留,刘家村墓葬似乎是周人迁岐之初的墓葬。洞室墓举例:

碾子坡M184:为洞室墓。由墓道和洞室组成,墓道为一长条形竖穴土坑,西端宽,东端窄,大部分被春秋时代的堆积和近代壕沟所破坏。墓道口距地表深2.4—2.6米。墓道底不平,南边高出北边约0.12米,呈斜坡状,长2.2米、宽0.5—0.84米,残深0.2—0.45米,内填五花土,未经夯打。以坑南壁为准,方向为111°。墓室是一个从墓道北壁向外掏掘的东西向横洞穴,穴顶南高北低。洞室底平坦,低于墓道约0.3米。洞室长2米、宽0.3—0.5米、顶高0.3—0.5米。洞室西北角和东南角各挖一平面为半圆形的壁龛。西北角的壁龛高0.48米、宽0.38米、深0.15米、高出墓底0.15米,底部发现有墓主人的脚趾骨。东南角的壁龛顶部已被破坏,高度不详,宽0.26米、深0.8米、高出墓底0.15米,内有陶鬲一件。墓内埋一人,无棺。人架俯身直肢,上肢胫骨和脚趾骨残缺,男性,年龄约20—25岁。陶鬲一件,夹砂红褐色,下部有烟。口微侈,高领,圆形乳状袋足肥短,内隔较高,足跟直立。领部中间附两个对称的横冠鸡耳。通体饰绳纹,颈部一周凹弦纹。高9.6米、口径11厘米、胎厚0.6厘米(图5)[15]

图5 碾子坡M184平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