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化影响下的唐宋妇女服饰文化内涵之比较

胡文化影响下的唐宋妇女服饰文化内涵之比较

张琳琳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胡文化”中的“胡”,主要是指我国北方边域和西域的少数民族(如鲜卑、匈奴、羯、氐、羌、突厥、回鹘、吐蕃等)。作为一种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体系,它不同于当时正处于强势的中原汉文化体系,因此当它们受到汉文化体系冲击的同时,也以自身独特的文化面貌影响着中原汉民族。这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造就了唐宋时期不同的文化效应:唐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深深为之着迷;与之相反,宋代上层掌权者却大力制止胡文化对汉族的渗入,但胡化遗风并未就此停止,在宋代的中下层仍有所影响。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注意到唐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20世纪初首倡“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古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傅乐成先生也提出“唐型文化”“宋型文化”的看法。对于唐宋之际的社会巨变,学术界多探讨的是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但本文欲以服饰为考察中心,对在胡文化影响下的唐宋妇女服饰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旨在通过这一特定视角来透视唐宋文化的异同,为进一步理解和考察唐宋社会变迁提供新的观点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