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身份问题
按《各省咨议局章程》规定: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清末咨议局开办只有三年,所以各省议员在宣统年间变化不大。根据张朋园先生《立宪派与辛亥革命》附录一《各省咨议局议员名录》可知,除新疆外,其他各省咨议局议员基本齐全,有名可查,唯独甘省四十五名议员,有名有姓者只有22人(见本文附录1)[15],缺额23人。另外张慎微《宣统年间甘肃咨议局概述》列出议员19人(见附录2)[16]。但这两表存在诸多问题。
1.马子举应为马仲选,子举当是其别号
张慎微在《宣统年间甘肃咨议局概述》中附注了大量《晚香山房诗稿》中的诗词,诸多诗词乃张云锦为当时其他议员所作,如“题何筱葵广文像赞”“赠郭子蓄广文联”“题马子举茂才像赞”[17]等,而筱葵、子蓄是当时甘肃咨议局副议长何念忠、郭锐嘉的别号,所以子举应是别号。且“题马子举茂才像赞”诗中写到“伟矣先生,居岷之阳”,据此可知马子举居于岷山之南,而岷山在当时岷州境内,故马子举是岷州议员。在《甘肃省咨议局第二届报告书》中有岷州议员马仲选提议案,据此推断,马子举与马仲选同属一人,子举应为其别号。
2.罗其光与罗润业应是一人,润业应是罗其光的字
张朋园先生将罗其光与罗润业分为两人,实属错误。张朋园先生的议员资料大多来源于张慎微,所以议员罗润业也是据张慎微提供的资料而来。张慎微在《宣统年间甘肃咨议局概述》中引用父亲张云锦《晚香山房诗稿》一首诗《题罗潜夫孝廉照》(秦州人,陕西知州,资政院议员)[18],而潜夫是罗润业的别号,故罗润业为甘肃咨议局互选资政院议员。根据资政院选举章程可知,甘肃咨议局互选资政院议员,定额三名。宣统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咨议局选举王曜南、杨锡田、罗其光(秦州举人,陕西直隶州州同)为资政院议员[19],《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记载:罗其光,陕西候补州同,资政院议员[20]。另张朋园先生《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中也提到罗其光为甘肃民选议员[21]。综上所述,甘肃咨议局互选资政院议员定额为三名,王曜南与杨锡田肯定为资政院议员,另外只能有一名咨议局互选议员,而罗润业与罗其光同属秦州举人,陕西州同,咨议局议员,资政院议员,故罗润业与罗其光是为一人,且潜夫是别号,润业当属其字。
3.附录二中郭铸嘉应为郭锐嘉;附录一中张华圃可能为张华国,并且王曜南重复出现
《奏为筹备甘肃第二年两届宪政事宜分别前任已办暨微臣接办情形折》载“副议长二员,选定徽县教谕郭锐嘉、丁忧陕西试用直隶州州判王黼堂……”[22]另《酒泉县各项调查表》记载郭锐嘉为甘肃咨议局议员[23],由此可证郭铸嘉应为郭锐嘉,张慎微可能将“锐”字误写成“铸”字。《重修定西县志》载“张华国,字文渊恩贡生……宣统元年被选为省咨议局议员,民国成立后两任县议会议长……八年复选为甘省议会议员”[24]。《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中说张华圃为安定人,与定西(安定清时属定西州)张华国籍贯相同,而“圃”与“国”字形相近,可能是误写,故疑二者为同一人。王曜南确为甘省咨议局议员,但附录一中重复出现,将其作为两个人对待,其实是同一位议员。附录一中宋迪桢和附录二的宋廷桢为同一人,但伏羌县志与调查表中均未记载,故未能确定是廷或是迪。
根据以上三种问题的分析与考证可知,张朋园先生甘肃咨议局议员表的人数应为20人,张慎微先生的议员表人数为19人,笔者在张朋园先生20人的基础上,通过甘肃图书馆馆藏甘肃各县民国时期地方志、各县民国时期各项调查表以及甘肃咨议局第二届报告书等资料,最终确定31人,如下表:

续表

其他是十一名议员来源简列于下:
刘光祖:《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甘肃咨议局议长张林焱等致袁世凯转伍廷芳等电》文末载“甘肃议长张林焱、刘尔炘、刘光祖等,代表陕甘新三省绅民叩泣。啸,印。军机处电报档”[25]。
魁昌、郑先申、张保泰、贾致和、镡丙癸:《甘肃咨议局第二届报告书》载:宁夏专额议员魁昌;高台县议员郑先申;镇番县议员张保泰;定西州议员贾致和;阶州议员镡丙癸[26]。
王凤翥:《会宁县志续编·选举志》载:王凤翥宣统元年选充省会咨议局议员[27]。
陶春仁:《西宁府续志》载:咨议局议员陶春仁[28]。
刘启荣:《西和县各项调查表》载“清宣统元年推举省咨议员,届时以绅士刘启荣充其选”[29]。
任瑞琳:《重修镇原县志》载“任瑞林系宣统元年咨议员”[30]。
王廷佐:《清水县志》载:王廷佐清宣统元年充甘肃咨议局议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