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闽江
1884年7月,法国为配合侵越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自14日起,法舰以“游历”为名,陆续侵入闽江,对江内的福建海军形成了严重威胁。在外的闽师舰船纷纷奉命回援,捍卫自己的母港。“伏波”亦赶回闽江驻防。
可叹的是,尽管法舰明目张胆地深入中国海军要地,清廷却一直抱着委曲求全的态度,坐镇福建的大员们也没有相机行事。于是导致了这样的荒唐场面:法舰与华舰比邻而泊,甚至反客为主,勒令华舰不得改变泊位,声言“动即开炮”。于是,福建海军只能束手待毙,成了法国人的砧上之肉,随时等待头顶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落下。
8月23日中午1时56分,法舰利用闽江退潮,针对华舰舰艉的战术发动了攻击。此时,“伏波”正和旗舰“扬武”等五舰成一字纵队停泊,与其下游处的法国巡洋舰“窝尔达”、炮舰“益士弼”“野猫”“蝮蛇”以及两艘鱼雷艇对峙。海战之初,法舰的炮火集中在了闽师旗舰“扬武”身上,暂时未出全力攻击其他华舰,因此“伏波”仅受微伤(亡者只有一名舵工)。遗憾的是,管驾吕文经并未指挥本舰如“福星”“建胜”“福胜”等友舰一般奋勇进击,而是下令撤向上游。炮舰“艺新”亦随其而遁逃。法国人并不打算放过这两条漏网之鱼,舰队司令官孤拔(A·A·P·Courbet)中将亲率旗舰“窝尔达”尾追两舰。危急关头,小小的“艺新”情急拼命,转舵轰击数炮,竟迫使敌舰退回(另一种说法称,“窝尔达”是被船政局中差弁开炮击退的),使两舰免被击沉。两舰上驶到林浦一带,自沉以阻塞至福州的航路。
战后,“伏波”管驾吕文经以“中炮先退”被革职。相对的,“艺新”管驾林承谟凭着对“窝尔达”开的几炮,以“力战得脱”免于处分。
“伏波”管驾吕文经事略:吕文经,福建同安县人,行伍出身。1865年任“靖海”炮舰管带,1874年任“安澜”运输舰管驾,1876年8月任“济安”炮舰管带,后任“伏波”管驾,据称“洞晓机宜,善于驾驶”。马江战后,吕文经为张佩纶所参,请旨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朝廷旋即降旨,将吕革职,发往军台。前陕甘总督杨岳斌和闽浙总督左宗棠均为其说情,请以留台湾军中效力,朝廷不准,仍将吕遣至黑龙江,直至1888年方期满释回。1894年,正值慈禧六十大寿,吕文经随班祝嘏,托太后之福得以著照原官降二等赏给职衔。是年北洋吃紧,正当用人之际,由于丁汝昌的推荐和李鸿章的保举,吕文经重获起用,代理“镇北”蚊炮船管带。甲午战败后,重被革职。次年6月,吕又作为随行武官跟随李经方与桦山资纪谈判割台问题。重建海军时,吕赴德监造“海龙”等4艘鱼雷艇。1908年去世,诰授“振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