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海疆
1872年4月16日,清廷命令署闽浙总督文煜等派遣“伏波”至广东巡视海面,她由此开始了数十年巡游海疆的生涯。
不久,“伏波”改调浙江。1873年,由于轮船招商局的货轮不敷使用,“伏波”奉调参加漕运,不久即调回。正如左宗棠所设想的那样,她宽敞的货舱在漕运中派上了用场。
1874年5月,日本政府借口台湾土著居民杀害琉球船员,悍然出兵台湾。作为应对,清廷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节制福建及沿海各省兵轮,令其“带领轮船兵弁,以巡阅为名,前往台湾生番一带察看”。上谕还专门提到,令沈迅速将在浙江的“伏波”召回福建。
6月14日,沈与福建布政司潘蔚、法籍船政正监督日意格、法籍帮办斯恭塞格从福建马尾前往台湾,沈乘“安澜”,潘乘“伏波”,两名洋员乘“飞云”。各省其他军舰也纷纷奉命赴台。沈部署“扬武”“伏波”“飞云”“安澜”“靖远”“振威”六舰驻澎湖,“福星”驻台北,“济安”驻福州,“万年清”驻厦门,“永保”“琛航”“大雅”往来南北,运送淮军和军火入台,“测海”往返闽沪之间通报军情。8月,沈还指挥“扬武”“伏波”等六舰在澎湖进行了军事演习,向侵台日军显示了清政府新式舰船的实力。
此时的日本海军力量并不甚强,犯台的舰船也只有巡洋舰“日进”(1492吨)、炮舰“孟春”(357吨),运输舰“明光丸”“有功丸”“三邦丸”,以及临时购置,加装炮械的英商船“高砂丸”、美商船“社寮丸”而已,较之中国海军实力明显有所不及。加之侵台日军苦于疫病,日本政府最终只得罢手。在这国产军舰第一次捍卫海疆的行动中,“伏波”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赴台守备之后,“伏波”仍回浙江执勤。
1881年8月11日,“伏波”与“元凯”一道,协助水师的红单战船袭击了浙江临海的金满义军。讽刺的是,清军不仅让金满从容扬帆而去,舰船火力还误将被金满所俘、绑在船头当“人体盾牌”的金清厘局委员赵元勋击毙,实在是大大地丢脸。
1881年,鉴于英商垄断台湾航运,福建巡抚岑毓英与船政大臣黎兆棠商议,派“琛航”“永保”两运输舰往来于闽台之间。其后,“伏波”和“万年清”也投入了台湾航运。闽局舰船进行的台湾航运,据说“一时颇杀外船之利”,这也正合左宗棠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