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常工作

(一)经常工作

1.提倡国民健康体育运动

陕西省“新运”促进会为了增强人们的体质,锻炼民族的毅力,保持国民健康,积极提倡各县开展国民健康体育运动。由陕西省促进会亲自领导西京市举办篮球赛。“本会于本年五月即制定办法,通知各县“新运”会,努力提倡。在西京市方面,由本会直接发动各机关团体学校之男女运动选手,扩大举行‘新生活标志篮球比赛’,聘请西安体育专家,及各界名流,担任大会裁判,并由本会派员主持办理。自十九日起,至二十四日止,为时六日,圆满结束。”[6]

“新运”重视国民健康体育,一方面是为了抗战,增强人们抵御战争的能力;另一面,增强各种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疾病、瘟疫在陕西极为突出。早在民国20年(1931)晋陕两省北部黄河10余县就发生特大鼠疫,陕北的佳县、绥德、吴堡等七县为高发区,当年夏秋就死亡约万余人。次年,又发生特大霍乱,发病人数达50余万,死亡人数20余万[7]

2.西京市新生活运动竞赛

在竞赛工作方面,省“新运”会直接领导西京市举办,旨在提高各机关兴趣,增进效率。于“五月二十日开始检查各机关之‘新运’情形,分别优劣,加以评判。”[8]下面从竞赛的参赛单位、竞赛项目两个方面来分析竞赛的作用。

A.竞赛单位:

“甲省的方面:1.省政府各厅□及附属机关2.省党团部3.各大中小学校4.各文化团□5.各社教或服务机关6.其他各种性质之省机关;乙市的方面:1.市政府各局,2.市党团部3.市商会公会及各同业工会……丙县的方面……”“参赛单位共计七十一个。推省政府、财政厅建设厅合作管理处市商会‘新运’会担任总务组工作,以‘新运’会任组长省党部、青年团、□团部、中央社、民政厅、保安处、军队特党部、警备司令部、社会服务处担任评判组”[9]

竞赛的类别分为公共竞赛和个别竞赛,不仅单位之间竞争,也有人与人的竞赛。但是竞赛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各政府机关,即“新运”的执行者,涉及面比较小,仅限于上层。对普通的百姓又有什么影响呢?我想是很有限的。但是从各机关来说,这样的竞赛有利于各机关在“新运”的实施过程中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效率。从政绩上来说,这种竞赛也很有代表性。

B.竞赛项目(以公共竞赛为例):

A.军事化:1.遵守时间的竞赛;2.服从纪律的竞赛;3.动作敏捷的竞赛;4.工作效率的竞赛。B.艺术化:1.市街整洁和市容布置的竞赛;2.公共场所整洁布置的竞赛;3.房舍整洁和布置的竞赛;4.用具整洁和布置的竞赛;5.服装整洁和式样规定的竞赛。C.生产化:1.工作效率□快的竞赛;2.品质改良的竞赛;3.技术改良的竞赛;4.行政效率敏捷实际的竞赛;5.费用节约的竞赛[10]

竞赛项目主要是围绕着“三化”来开展的,不仅要求规矩、卫生,而且在生产化上,技术的改革、工作效率的重视把“新运”的内容提高了一个层次,不再只是流于表面的卫生,而是渗透到实际生产中,这也体现的蒋介石所提倡的慢慢推进“新运”的理念。但是守时、迅速等这些项目的内容比较抽象,实施难度大。并且竞赛这种形式由于其具有短暂的特点,很难保证效果的持续性。

3.举行西京市“新运”工作人员月会

一九四三年九月三十日下午二时,在西京市(现西安市)东大街民享食堂,筹开第一次“新运”工作人员月会,旨在加强西京市各机关团体学校“新运”委员会之联系,互相交换工作意见,保证新生活运动之切实推行。共有省政府所有各处厅,各学校,各银行,及中央驻陕备机关等三十余单位参加。陕西省“新运”会给总会的报告上这样描述这场月会,“讨论工作进行方针,情绪极为热烈”[11]

这场月会是以聚餐的形式,由各单位派代表参加,事先准备报告以备在会上提出。比较吸引我的是餐费的支出方面应该如何计算?由谁支付?“为决议定于九月三十日下午三时在本会依据聚餐方式举行“新运”工作人员第一次月会附送会议记录及办法等件希望届时指派负责人员出席并预送餐费以便筹办通知查照由”[12]。这则档案表明餐费需要每位参会人员预先支付五十元,而有事需请假的人员也需要提前缴纳餐费。如果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参加会议一般都是主办方来承担费用,哪里需要参会人员自备?或许是主办方为了响应新生活运动的节约的主题,不但由他们来出资,减少政府开销;或许是“新运”会在财政上面本身入不敷出,毕竟蒋介石虽提倡会议从简,但并没有说参会人员自筹会议费用[13]。由于笔者并没有找到这方面相关的资料,很难断定就是其本身出现财政困难。但是,至少可以说这会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参会人员的积极性。

4.成立各机关团体学校“新运”委员会

由于战争的原因,时间过久,有些学校机关团体的“新运”委员会已经停止工作。如今稍微安定,省“新运”会决定领导各机关重新成立新的“新运”委员会。陕“新运”促进会在工作报告中这样写道:“本会为调整机构,健全组织起见,除通告各县新生活运动会加强组织外,遂分别函本省及中央驻陕各机关团体学校。附送组织大纲□记样式,促催限期一律成立‘新运’委员会,俾‘新运’工作普遍开展。”[14]截止到“新运”十周年的时候,除开国立大学专员公署正在报请成立外,西安市各机关学校已成立者已有六十单位。

从上述竞赛、月会、成立“新运”委员会三项措施都是针对“新运”领导所做的措施,足以表现“新运”中十分重视领导阶层的培养,其组织的完善。事实上这也十分符合“新运”要求的自上而下的一种顺序,执行者以身作则,不光领导人民进行运动而且需要做出表率。

5.举行西京市第三届集团婚礼

1943年10月10日,陕西省“新运”会和社会服务处共同筹办了西京市第三届集团婚礼,在省党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共有九对新人参加,省政府主席熊斌主席莅临证婚,场面宏大。

其实这种集体婚礼在1935年上海就已经出现,并且由于简单、朴素而在战前一度流行,抗战时期,虽然中央不再举办,但是广大的后方西南、西北都仍在倡导。1942年1月1日,在各省举办集团结婚及制定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内政部发布《集团结婚办法》。

集体婚礼作为“新运”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不光起到了节约、俭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式婚礼突破了传统旧时婚礼的繁琐,突破了媒妁之言的禁锢,对于自由恋爱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这种新旧的转换国民政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对后世的婚礼习俗都有重大影响。

6.扩大伤兵之友运动

战争前期,关于怎样处理伤兵的问题,规定全国各地,包括侨民向这些伤兵提供援助,保证他们的生活,同时也避免了伤兵滋扰地方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这种以救助伤兵为主要任务的“伤病之友运动”只是其第一阶段,在后期则以安置荣军为主。《“新运”导报》上有言:“吾人理想,不仅使负伤将士得到一时帮助,更愿解决因伤致残将士之终身问题,律其安居乐业。”[15]

陕西积极响应第二阶段的“虽残不废运动”,不仅救济伤兵,而且帮助他们学习技能,办理荣誉军人工厂。1943年《陕政》上记载:“本会有见及此,曾倡导‘虽残不废’运动,协助陕西伤兵之友社,举办陕境荣誉军人季节扩大慰劳,并创荣誉军人生产□业,使残废伤胞有机会参加生产,自食其力。现已办有荣誉军人□□厂、木器厂、□纸厂等生产机构,训练伤残,学习技艺,藉以增加□方生产。充实抗战国力,以减轻政府负担,于救急之中,兼寓教养之意”。一方面表现出对于这些为国致残军人的敬重,可以提高士兵的气势,使他们在作战的时候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又能把伤残兵士转化成新的劳动力,为抗战后方的经济做出贡献,而不至于成为社会负担,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