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与刘备的关系

(四)关羽与刘备的关系

看过《三国志》《资治通鉴》中的相关史料,我发现关、刘的关系可能并不如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亲如兄弟。关羽与刘备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资治通鉴》上有两处记载,似是证明了关羽与刘备非同一般的亲密。这一点在上文的史事释疑“刘、关、张三结义”之事中提到过。同时,《三国志·魏志·刘晔传》记载:“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28]这是与关羽同时代之人对关、刘关系的认定。由这三处记载可见,刘备与关羽确实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休戚与共,亲如兄弟。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记载:关羽被杀以后,刘备甚是悲痛,不顾臣下劝阻,毅然决定进攻孙权,为关羽报仇。且不论,这与《资治通鉴》的记载有出入,《资治通鉴》记载:“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29]单说刘备对关羽的感情,果真会如此深厚,会因为关羽之死而悲伤过度,忧思成疾,以致病死白帝?显然,这是不合常理的。在《资治通鉴》等史料中我们会发现:刘璋与刘备,同宗之亲,刘备尚且夺取刘璋之益州地,又岂会待一异性兄弟如此情厚。再有,诸葛亮“隆中对”提出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而关羽却屡与孙吴产生摩擦,冷言拒婚,侮辱孙吴使者,致使孙吴怨蜀甚重。关羽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在给刘备的宏图霸业制造障碍,作为一方霸主,刘备和关羽之间产生隔阂,对关羽心生怨念,这都是符合常理的。

章太炎先生曾有评论说: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足则异世,所不能易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假于手与吴人,以损关羽之命[30]。章太炎先生认为,关羽之所以会死,是刘备借吴人之手而为之。对于章先生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首先,关羽并非无罪状;其次,虽然我并不认为,关羽与刘备的关系会达到刘备因关羽之死而忧思成疾,但他们的关系必定非同一般。前面提到诸葛亮迁就关羽,我认为这极有可能与刘备对关羽的态度有关。另外,费诗的话也足以说明关羽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刘备借吴人之手杀死关羽”不足信。同时,方诗铭先生也在他的论著中提到说“刘备任糜芳为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士仁为将军屯驻公安,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监视关羽,防备他反对刘备”[31]。方先生指出“糜芳是妻兄弟,士仁是同乡,刘备不会怀疑他们的忠诚,故他们有监视关羽的条件”[32]。我认为方先生这一观点也是有问题的。历史上,外戚对朝政产生影响的,历朝历代多不胜数,假如刘备连关羽都不信,又岂会信任糜芳。更甚者,傅士仁只是同乡而已,可信度应更不如关羽。这一点,从糜芳、士仁叛敌事件中可明显看到。

总观刘备与关羽的关系,我认为可分成几点来看。第一,刘备对待关羽与对待其他大将和下属是不同的,要亲于其他人。毕竟在刘备力量还很薄弱,不成气候之时,关羽就伴随左右了,且誓与刘备共死。第二,刘备与关羽之间是存在隔阂的,刘备的身份和关羽的作为,决定了他们之间问题存在的必然性,不可能亲若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