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凿钱人
2025年10月14日
(二)凿钱人
《封氏闻见记》中有“凿纸钱”之称,殊不知在唐宋时期像今天一样有专门从事这项行业的“凿钱人”,在各大城市的市井里有专门从事凿纸行业的作坊。《太平广记》之《裴龄》条载:
……吏云:“金钱耳,是世间黄纸钱。银钱者,白纸钱耳。”龄曰:“若求纸钱,当亦可办,不知何所送之。”吏云:“世作钱於都市,其钱多为地府所收。君可呼凿钱人,於家中密室作之。毕,可以袋盛。当於水际焚之,我必得也。受钱之时,若横风动灰,即是我得。若有风飏灰,即为地府及地鬼神所受。此亦宜为常占。然鬼神常苦饥,烧钱之时,可兼设少佳酒饭,以两束草立席上,我得映草而坐,亦得食也。”辞讫,行数里,至舍。见家人哭泣,因尔觉痛。遍身恍惚,迷闷久之,开视遂活。造经像及烧钱毕,十数日平复如常[10]。
从事凿钱行业的人在宋时仍有,如“李用和,字审礼,章懿皇太后弟也。少穷困,居京师凿纸为业”[11]。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讲道,高宗时有人上言朝廷,“郡武南剑人多凿纸钱,费农业,乞降旨禁之。或人家忌日之类不得烧纸钱,只烧经幡一二纸”[12]。根据贾二强老师的研究,鬼所使用的钱有自己的计量方法,分为贯和张,而两贯就相当于一张。称纸钱为贯,表明当时的纸钱应该是模仿流通的圆形方孔的形式[13]。这种纸钱至今保存于民间丧葬的习俗中,足见此风俗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