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钱的名称、起源
纸钱是用纸为钱形,也常做阴钱、寓钱、拟钱、楮镪。古人认为灵魂不灭,活着的时候得使用货币,死后亦然。封演认为纸钱原型应是古代祭祀鬼神所用的“圭璧币帛”[5]。因为后人认为这些东西太珍贵,所以改用钱来送葬,《汉书》中的“盗发孝文园瘗钱”“会人有盗孝文园瘗钱”即是。封演认为后世越发从简,改用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6]。《封氏闻见记》持此观点的根据是:纸是后汉蔡伦所造,纸钱必然在蔡伦之后。封氏的观点很正确,但论据有误,根据新的考古发现纸在西汉时期就早已被发明[7],蔡伦不过是改造了制纸工艺[8]。不过,纸虽产生的早,但汉时的记载却都是铜钱——汉五铢,否则盗贼不会看上。封氏所云纸钱起始于魏晋时期,从传世文献上来看并没有相关记录。
今发现最早记载“纸钱”的文献当属唐临的《冥报记》:“……后日,剪纸做钱帛,并酒食,自送于水边烧之。”唐临《唐书》有传,为初唐官僚,曾任吏部尚书,其书《冥报记》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间。贾二强师认为其书“且引用道世(《法苑珠林》的作者)语,纸钱的使用至迟不会晚于这个时期”[9]。
《冥报记》卷上《睦仁倩》中一段关于鬼所使用物品的记载,再次可以印证纸钱的原型是现实中的币帛,“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金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怕是只有在唐临笔下的冥世,真实的黄金、布帛的价值才比不上假物。可是通过这段史料,我们能大概能蠡测出钱币冥器的变化。笔者认为黄金布帛换成纸钱的真实原因一是怕被偷盗,二是这种风俗容易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绢帛之所以能在冥世起货币作用,是因为其长期在唐代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流通,皇帝赐赏大臣往往以绢帛计,输庸代役,更是以布帛来计算,如白居易之《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诗句。宫市之中的宦官,即用布帛做货币。由此可得,冥世中的观念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