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原因

(一)政治原因

至明代后期,政治上的文化高压已得到松缓,不像明初那样严酷。而在明初,朱元璋为巩固统治,在文化上实行禁锢政策,即以“八股”取士,提倡程朱理学,禁止通俗文艺的创作与传播,只是以经书为学业之本。除此之外,皆以异端学说而论,犯者往往被处以极刑。基于此,明初至嘉靖以前这段时间,坊刻通俗小说如荒漠孤舟,几乎停滞不前。而到了嘉靖以后,始有张尚德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印,统治者不再以通俗小说为惑乱人心之作,反而对通俗文艺产生兴趣,故书坊主敢放手刊印。万历以后,政治上更加宽松,书坊刻书不再有后顾之忧,所以许多通俗小说能够刊行于世。其次,“明中叶以后的政治统治已经腐败不堪,逐渐失去控制能力”[4]。再者,明代后期民族矛盾和冲突加剧,统治者将大量精力用于东北战事,因此便对通俗小说的刻印无多过问。再加上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更使统治阶级在文化上的统治有所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