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期坊刻通俗小说述略
余 闯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古典文献)
明代后期,坊刻通俗小说异军突起,如雨后春笋,空前繁荣。通俗小说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书坊功不可没。“书坊,古代又称书肆、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典铺等。”[1]书坊起源较早,如《后汉书·王充传》:“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2]然大量刻书,实在宋代。因坊刻“徒为射利计,非以传世也”[3]。故常为文人所诟病,历来地位有限。坊刻无须官刻那样传道教化,亦无必要如家刻那样追求名声,只要按市场需求刻书就行。由于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玩味有加,所以坊刻通俗文艺类书籍能够大行其道。其时,通俗小说达到繁盛,蔚为壮观,亦能引人思考。本文就书坊与通俗小说两者之概貌结合起来,亦述亦作,简单窥探坊刻通俗小说之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