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赞大臣时期(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至三十八年九月)

一、参赞大臣时期(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至三十八年九月)

海兰察,是索伦部人,即今鄂温克族人。姓杜拉尔氏,世居黑龙江。史载他“面铁色,生有殊力,矢命中中者辄死。围场两虎出,带三矢,发二矢毙之,囊一矢归。天下传其勇,而不传其智”[5]。乾隆二十年从征准噶尔,三十二年随征缅甸,三十六年调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三十七年,随着缅甸战事基本结束,本应奉命带兵回京,但正值第二次金川战争之际,乾隆命令他毋须回京,直接从云南入川[6]

海兰察到达西路军营,随将军温福攻打小金川。由于小金川为求和主动让出鄂克什等要隘,所以清军进展很顺利,于三十七年十二月就攻下了小金川。海兰察由于军功半年内连升两级,先升为正红旗蒙古都统,又升为参赞大臣。

在攻克小金川之后,乾隆雄心勃勃,授温福为将军,阿桂、丰升额为副将军,兵分三路进剿大金川。温福一路为西路,著舒常为参赞,由功噶尔拉进喀尔萨尔直逼噶喇依;阿桂一路为南路,著海兰察为参赞,由当噶尔拉进攻噶喇依;丰升额一路为北路,著哈国兴为参赞,由绰斯甲布进攻勒乌围。但不久,乾隆又改变了人选,改令舒常为丰升额参赞,海兰察、哈国兴为温福参赞,明亮为阿桂参赞[7]

三路之中,西路为进军正路。早在乾隆三十六年八月,温福便上奏说:“臣思此事办理之始,所以兼从南路进者,原因金川据革布什咱,是以就已到官兵于此进剿,然道远本非正路,当以西路为正兵,且此路原系从前剿金川之地,其小金川巢穴即各营驻兵之所。今南路自章谷进攻,而西路自北直进,取其中坚,前后夹攻,使贼腹背受敌,不难殄灭。以臣愚见,南路现集兵八九千名已不为少,木坪一路虽再添兵,亦属无益。查西路由汶川出口,除山神沟、巴朗拉之外,自必尚有可进之路,奋力夹攻,似可得力。”[8]温福的看法得到乾隆的认可。西路始终是正路,将军温福、阿桂先后于此进兵,取得的战果远超南、北二路[9]